不支持Flash
|
|
|
中国科学家眼中的诺奖得主学术人品俱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 08:50 深圳商报
中国科学家眼中的诺奖得主学术人品俱佳 “200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的两个主题论坛:能源与环境战略论坛、能源与环境学术论坛于周二落下帷幕。“十几位大师的声音言犹在耳”,谈到大师们的到来,北京论坛演讲嘉宾之一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吴季松说,“对中国学者来说,他们在学问钻研及人品方面都有示范作用。”不止一位中国学者提到,面对来到中国的学界泰斗,更多的是为他们的人格魅力折服。 埃德蒙·费尔普斯:70多岁还在创新 吴季松提到,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尔普斯获奖的时候已经73岁了。吴季松认为,费尔普斯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首先在于他对经济学坚持不懈的钻研;其次,更重要的是创新。“费尔普斯的经济增长理论正是在传统的亚当·斯密主流经济学上的创新”。 吴季松介绍,亚当·斯密理论提出,发展经济要最大限度开发资源,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率,企业要最大限度获得利润。“但是现在可持续发展要问,代价多大,能发展几代?”他认为,现在经济学非常有待创新。 在此次论坛与费尔普斯教授的聊天中,吴季松意外地听说,费尔普斯至今没有自己的小汽车。“爱护环境,考虑可持续发展,他不仅自己讲,也在身体力行地做。”吴季松对此非常感慨。 鲁道夫·马库斯:84岁亲自带学生 独享199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鲁道夫·马库斯,是国际化学界的泰斗。今年84岁高龄的他,在周三精神矍铄地发表了主题为《化学和生物中的电子转移反映:过去和现在》。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感慨地说,马库斯先生在化学领域的贡献非常重要,对中国的发展也非常重视,他亲自带的最后一名学生就是一位中国学生。 令人钦佩的是,即使是84岁高龄,马库斯先生还活跃在学术研究和教育的第一线,亲自带学生,参加各种讲座。“他是年轻学者的楷模。”杨学明说。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宋华汪涓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