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科院黄学杰:科研人员要敢于下海舍得上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7日 10:23  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张显峰

  一度,黄学杰的头衔是多家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当然他也没有离开科研岗位。如今他笑称已经归位,在中科院物理所一心一意做起了科学研究。

  现在看来,下海转悠这一圈,对黄学杰而言是正确的选择,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也因此受益。

  “10年前我们就开始注册公司做产业化。”黄学杰说。1997年他领导的物理所固态离子学课题组发起设立了第一个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元,第二年便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中试线,当时生产的直径为18毫米的18650型电池本来是针对手机市场的,但做出来后发现市场上的手机却是越来越小,于是他们将目标瞄准电视台用的摄像机。如今我国电视台用专业摄像机电池40%以上都是他们生产的“方向牌”电池。

  1999年,他们认识到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是大势所趋,多方寻求投资,成都地奥集团经过调研,与中科院物理所达成投资协议,地奥一期投资500万元,中科院以技术入股,双方各占50%股份,注册资本1000万元,成立了第二家公司———北京星恒电源有限公司。北京星恒当时提出的目标就是开发混合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第二年夏天双方增资并吸收了内地和香港的风险投资,北京星恒增资到5000万元,地奥集团和物理所在其中分别占40%股份。

  “我们干的是养猪、种韭菜到包饺子的事,”黄学杰这样比喻当时材料被封锁,只能

自主研发的情景。当时他们花钱在北京八大处科技园区买了一块地,开始各种材料和动力电池的研发。

  “实际上,这个地方后来成了孵化器。”黄学杰说。每当一个技术开发成熟时就拿出去建立新的公司投产。

  2002年锰系正极材料开发成功,他们在山东淄博建了正极材料试验工厂。“我们当时的想法是,不能只满足于做文章,出鉴定成果,还要做产品、要规模和产值。”2003年,他们又转让电解液技术在上海建了一个厂。

  2003年,在锂离子动力电池开发出来后,经过何祚庥院士的推荐,联想投资经过认真评估,与北京星恒合资在苏州新区注册了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8200万元,研发的投入是惊人的,至2006年星恒

电动自行车电池在市场上打开局面时,投入苏州星恒的现金总量已超过8000万元。同年9月联想投资决策会上给他们下的任务是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个是产品的安全性保证,第二个是证明该产品能大批量生产,第三个是市场能够接受。

  2004年底,苏州星恒生产的电池通过了美国UL实验室的安全认证,这是一个可以在国内外销售的各种家用电器上看到的标志,紧接着,他们研究出自动化生产方法,而这个方面日本是向我们封锁的,2005年星恒开发出了独特的生产工艺并实现了自动化生产。2006年卖出去两万多套产品,也进入了国际市场,证明了市场能够接受。

  “经过三年的时间,三个问题全都回答了。”黄学杰为他的团队自豪。

  苏州星恒成立时,黄学杰就提出主要管技术方面的工作,兼任技术副总。“那段时间,一年我有八个月时间在车间,还要在北京苏州之间来回跑,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有10天睡在火车上。”2005年公司的技术工艺队伍逐渐成长起来,他又主动辞去副总经理职务,退出了管理层,承担物理所—星恒联合实验室的组建工作。

  “做产业化,刚起步时,科研人员要义无返顾地跳进去,把它做起来;等发展到一定程度,运行正常,就要舍得跳出来。这样既能把一个高科技企业做出来,也有利于产业的技术发展。”黄学杰说。

  “今年我主要负责一件事情,就是混合电动汽车电池材料和电池设计的研发支持。星恒已经和一家国外汽车厂商签署了合作协议,今年需要拿出让汽车公司认可的电池。”黄学杰说,“我的角色也在变化,从早期什么事情都做过渡到前几年的一个困难解决者,现在正在变成一个下一代技术的研究开发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频道精选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