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保护臭氧层:让气候变暖延迟了十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4日 10:45  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李禾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当人们深刻感受到空气、水和垃圾等污染对环境和健康的不利影响时,可能没有发现,由于人为的原因破坏了大气臭氧层,连阳光也变得不再安全了。国际社会认为,臭氧层损耗、气候变暖与生物多样性锐减,已成为当前面临的三个最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臭氧安享阳光”,7月1日,在江苏省常熟市召开的“中国全面淘汰全氯氟烃(CFCs)和哈龙总结大会”上,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宣布:从当日起,除必要用途外,我国将全面停止全氯氟烃和哈龙这两种严重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的生产和进口。至此,我国提前两年半完成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目标。

  据估计,全球从1990年到2000年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削减,使得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推迟十年;臭氧层最早可以在2065年左右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危害———

  有史以来最大的臭氧层空洞

  大气的平流层中保存了大气90%的臭氧,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对地球生物健康有害的UV-B段紫外线。上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发现全球臭氧总量有逐渐减少趋势;2006年,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一项观测结果: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达到274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亚洲面积的2/3,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臭氧层空洞;而我国上空的臭氧总量也在减少,青藏高原出现一个臭氧“低值中心”。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会有什么危害?臭氧层每减少1%,失明人数将增加1万多人

  实验证明,这将导致大量对人及其他地表生物有害的UV-B段太阳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这种紫外线损伤眼角膜和晶状体,引起白内障等疾病发生。据研究发现,臭氧层每减少1%,全球由于白内障引起失明的人数将增加10000到15000人。更严重的是,UV-B段紫外线的增加明显诱发皮肤癌、皮肤疾病并使人体免疫力下降。

  农作物和水生生物大量减产

  超过50%的植物会受到UV-B段紫外线的负面影响,豆类瓜果类作物因其辐射而大量减产;过多的紫外线辐射还会使浅海中的浮游生物数量减少,直接导致鱼类及贝类的减少,从而损害整个水生生态系统。

  有害气体产生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更多紫外线到达低层大气,导致对流层大气化学反应更为活跃,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使城市的空气质量下降,许多人工合成材料加速老化,整个社会经济成本增加。

  ———-行动———

  研究发现,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是人造氟氯碳化物。氟氯氢原子在平流层中分离出氯原子,并将臭氧分解成氧气和一氧化氯。这些人造的、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称为“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冰箱、空调、电子产品、灭火器材、烟草、泡沫塑料、发胶、杀虫剂等产品的生产过程或使用过程中都大量存在。

  我国削减了大量ODS

  虽然臭氧层的耗损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大量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造成的,但由此引起的灾难性影响却波及全球。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中消耗臭氧层物质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实现削减各类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目标尤为重要。

  张力军说:“我国已成功淘汰了约10万吨全氯氟烃的生产和消费,约占发展中国家淘汰全氯氟烃总量的40%左右,淘汰了约8万吨哈龙的生产和消费,约占发展中国家淘汰哈龙总量的90%;与全氯氟烃和哈龙相关的8个行业发布了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使用禁令。同时,基本解决了甲烷氯化物生产中副产品四氯化碳的处置问题,化解了四氯化碳行业不履约的风险;甲基氯仿的淘汰也将在2010年完成,比议定书规定的时间提前5年;粮食行业的甲基溴淘汰已完成,烟草行业即将结束工作,农业甲基溴的淘汰正在稳步推进。”

  全球ODS削减了95%

  通过各国的削减努力,全球消耗臭氧层物质由1987年的180万吨锐减到2005年的8.3万吨,削减了95%。观测发现,平流层中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含量正在缓慢降低,如果各国继续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淘汰剩余消耗臭氧层物质,臭氧层最早可在2065年左右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成效———

  使得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推迟十年由于消耗臭氧层物质大多是温室效益很高的温室气体。据计算,全球消耗臭氧层物质从1990年的峰值削减到2000年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约为250亿吨,超过了《京都议定书》第一减排期的削减量。据估计,这些削减使得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推迟十年,使全球地表温度减少0.1度。

  ———-挑战———

  今年是《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结20周年。从7月1日起,我国开始禁止全氯氟烃物质的生产,禁止在家用电器生产中使用全氯氟烃。此前,非药用气雾剂、汽车空调、工商制冷、烟草等行业已颁布了全氯氟烃使用禁令。哈龙1211的生产和进口也在2006年初停止。

  “虽然我国取得了全氯氟烃和哈龙淘汰的决定性胜利,当前还面临不少挑战。”张力军说,“四氯化碳的淘汰、农业甲基溴的替代、含全氯氟烃的药用气雾剂的替代还存在困难;社会保有的大量全氯氟烃和哈龙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回收、处置方案;防止全氯氟烃非法生产、使用和贸易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氟氯碳化物淘汰问题又摆上日程,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国家环保总局外经办副主任温武瑞列举了我国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五大关键挑战”。

  挑战一:必要用途的淘汰

  目前,我国在军事、航空方面还在使用在哈龙1301和全氯氟烃,在人参种植等农业生产上,甲基溴还没有找得合适的替代品。

  挑战二:库存ODS回收和处置困难

  我国消耗臭氧层物质库存量大、用户分散、回收成本高;削减和淘汰造成市场需求萎缩,价格低,因此,回收单位积极性差;缺乏销毁的技术和资金;很多设备已到报废期,时间紧迫等。

  挑战三:监管任务重、难度大

  在31个省存在上千家的相关生产企业,数量多、分布广;需要监管的受控物质用途多、不同用途要求不同,包括维修、原料、实验室等用途,无法全部禁止。

  挑战四:打击非法贸易

  我国口岸多、出口货物流量大、化学品种类多,现场鉴别难度很大,而且各进口国对产品包装和标识的要求不同,都增加了打击非法贸易的难度;非法贸易行为隐蔽,进出口商互相勾结,更使对出口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监控难度增大。

  挑战五:替代氟氯碳化物(HCFCs)

  在2007年,9个国家提出6项全氯氟烃替代品———氟氯碳化物加速淘汰提案。“就目前形势看,中国HCFCs的生产和消费分别占第五条款国家的88%和56%,加速淘汰的主要任务和责任实际上都集中到了中国。由于我国HCFCs行业涉及的经济规模大、产业链长、子行业多、替代品不成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张力军说。

  “2006年中国空调器产量6800万台,主要制冷剂HCFC22,用量近10万吨,涉及100多家企业;在空调器用制冷剂的技术替代上,目前的替代不是最终替代物质,而且替代成本高;空调产品安装环节使替代技术转换更为复杂、成本和社会性更强。”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秘书长王雷说。

  ———-关键———

  自主研发相关替代技术和替代品

  冰箱制冷剂HCFC22,即安全又不会消耗臭氧层,但每排放1000吨的氟氯碳化物,就会释放出1300吨的二氧化碳。专家说,目前,国内刚建立并投产了1万吨的氟氯碳化物生产装置,投放市场取代进口的氟氯碳化物,但由于面临着温室气体排放限制问题,今后必然会有新的替代要求,导致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

  把过渡技术和产品当作是最终技术和产品,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企业科研前瞻性不强,对于国际形势和国际公约的发展也不够了解。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说,我国自1989年加入《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91年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给国内企业研发替代技术、生产替代品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但是由于国内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意识和技术储备,使得他们在生产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时,只能对国外技术亦步亦趋。一旦《蒙特利尔议定书》和《京都议定书》等提出新要求,国内企业又将遭受新一轮的“洗牌”。

  专家表示,国外研发的替代技术受到西方国家专利的保护,引进不但专利费用高昂,而且面临种种阻碍。今后,我国应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替代品和替代技术体系,努力摆脱目前部分行业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和替代技术被某些跨国公司垄断的局面,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不断升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相关新闻

  6月29日,亚太地区臭氧层保护会议闭幕,与会国家和地区代表在大会发表的《乌兰巴托宣言》中表示将联合亚太地区企业和个人预防环境犯罪,打击非法交易“消耗臭氧层物质”。宣言指出,与会国家和地区将努力在亚太地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实行“事先知情程序”。该地区“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将自愿参加这一程序,并将他们的产品贴上正确的标签,以便人们了解情况。宣言表示,“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商和供应商还应帮助各国和地区培训海关人员,并帮助他们识别非法交易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另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将向各国政府提供各种“消耗臭氧层物质”及其替代品的名单。来自亚太地区11个国家和地区、欧盟有关国家的30多名代表与会。(据新华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频道精选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