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宝船不止南海Ⅱ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0日 13:36  南方都市报

  出水瓷器分属宋元明三个朝代,专家称不可能来自同一条船,沉船打捞方案未定

  南澳岛不仅仅只有“南海Ⅱ号”,在这个海域,应该还有其他古沉船!

  今年5月底、6月初,有关部门在汕头南澳海域“三点金”处发现了一条明代古沉船,命名为“南海Ⅱ号”(详见本报昨日报道)。昨天记者获悉,有关方面从渔民船上查获的瓷器中,部分属宋元时期。专家称这部分瓷器来自于“南海Ⅱ号”的可能性不大。由此推断,在南澳海域还有其他古沉船。

  宋元明瓷器同船可能性不大

  昨天上午,在“南海Ⅱ号”情况汇报会上,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尚杰从查获瓷器的录像中发现,其中一只酱色龙纹坛是典型的宋元瓷器。广东省水下考古中心副主任魏峻表示,从品相上,这些酱色、青白釉色的瓷器和专家6月初探摸“南海Ⅱ号”时发现的明代青花瓷不是同一时期的。前者的特征属宋元窑口常见的类型。

  “明代的瓷器不太可能与宋代瓷器共乘一船。”尚杰分析道,中国人自宋代开始就有收藏精美古董、瓷器的雅好,但“南海Ⅱ号”明代沉船上出水的宋元瓷器样式相当普通,全是生活用具,没有收藏价值。

  专家们说,这几件宋元瓷器很有可能是渔民们从南澳附近海域打捞上来的,查获当天藏在潜水船上,也有可能是渔民从其他渠道获得,而非来自“南海Ⅱ号”。专家指出,如果这几件宋元瓷器与“南海Ⅱ号”上的大批明代青花瓷器确是从同一地点打捞上来的,这意味着在“南海Ⅱ号”附近,极有可能还有另一艘古沉船!

  魏峻补充说,2005年底,有渔民在南澳海域也打捞到铜钱和宋元时期瓷器。可见,在南澳海域的古沉船肯定不止一条。

  借机摸清南澳沉船家底

  事实上,广东省水下考古专家此次高度关注南澳“南海Ⅱ号”,正是想借此机会摸清南澳海域古沉船的家底。

  有关专家透露,有资料显示,南澳海域还沉没着另一艘清代古船。而据中国水下考古中心的一项报告,中国南海海域的沉船将不少于2000艘。

  据初步推断,南海Ⅱ号所属年代为440年前明万历年间。魏峻认为,南澳自古就是一条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地,一个重要中继站。“南海Ⅱ号”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重要物证,而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以前大部分是依靠文献资料。

  有史料显示,明代“海禁”只许官方贸易,不许民间商人出海。沿海地区居民为了谋生,多从事海上走私活动。但现在尚无迹象表明,南海Ⅱ号与走私贸易有何关联。

  将出完整水下考古报告

  昨天上午,记者前往“南海Ⅱ号”发现地“三点金”,登上了交通部广州打捞局派驻现场的作业船——300吨起重机“南天马”号。在它的脚下,就是暗礁潜伏的半潮礁,在它的正对面半海里处就是“乌屿”。海面上不时可见边防官兵驾艇巡逻,护卫着南海Ⅱ号。

  打捞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南天马”号主要工作是布锚,派潜水员下水对“南海Ⅱ号”进行前期探摸。近日南澳海域风浪较高,潜水员每天只能下水作业两个钟头;水下能见度较好,可达3-4米,而南海Ⅰ号海域水下能见度仅有二三十厘米。魏峻说,水下考古工作者准备做好南海Ⅱ号发掘的水下摄影录像、画图工作,争取形成一部完整的水下考古发掘报告。

  另据介绍,南海Ⅱ号打捞方案目前还未确定。

  专家说法

  价值堪比“南海Ⅰ号”

  南澳自古以来就是“粤东门户”、“海上咽喉”,

福建、粤东通向东南亚等地的贸易都要经过这条航线,因此“南海Ⅱ号”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南海Ⅰ号”与“南海Ⅱ号”,价值孰轻孰重?

  魏峻说,“南海Ⅱ号”与“南海Ⅰ号”各有各的研究价值,一条在粤东、一条在粤西;一条是明代船、一条是宋代船,意义都很大,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会使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更加丰富。

  民间传说

  皇帝逃亡藏宝南澳

  “水涨淹不着,水涸淹三尺,箭三支,银三碟,金十八坛。”南澳岛上千年流传着这句藏宝密语。岛上的渔民说,南澳岛上自古就有传说称,这里藏匿着一笔富可敌国的宝藏,可能是南宋小皇帝逃亡时留下的,也可能是明末大“海盗”吴平留下的。还有不少人称,南澳岛海域隐藏着不少古代沉船。

  不过,专家说,这些民间传说不能完全相信。直到最近“南海Ⅱ号”被发现,附近海域并没有发现过古代沉船或重大文物,更没有发现过传说中的宝藏。

  初期探摸

  ◎古沉船“南海Ⅱ号”为木船

  ◎发现处距水面26米

  ◎船体保存比较完好,周身有泥沙覆盖

  ◎木船中部隔舱裸露在海水中

  ◎船头、船尾位置尚不清楚

  ◎船上有数量众多的青花瓷器

  ◎据初步推断,南海Ⅱ号所属年代为440年前明万历年间

  幕后故事

  两兄弟深海打鱼捞到“宝”

  6月9日下午,汕头市南澳县澳前村村委副主任陈锦鸥在云澳镇边防派出所见到关于“南海Ⅱ号”古沉船的材料时表现了平时难得的一丝激动。他是一个并没有被当地政府和省文物部门写进材料的人,但是,材料中关于“群众主动上缴124件文物”的记录材料中,其中的56件文物的归还与他有关。

  这56件文物是澳前村村民田氏兄弟上缴的。

  2007年5月24日7时许,田氏兄弟各自乘着自己的渔船出海打鱼。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海地礁石附近生活的龙虾和贝类,为此他们带上了一般渔民都不会带的“有助于潜水员呼吸的空气压缩机、潜水服等设备”。在“三点金”海域,他们意外地发现了许多瓷器,这个“奇遇”让他们非常高兴,他们意识到自己可能遇上了此前的沉船。不过,他们在海底巡视了一下,除了看到一段木头和海沙之外,并没有看得想象中的沉船。于是兄弟两人把这些东西弄到了自己的船上,并决定由哥哥把东西先带回家,弟弟继续在这段海域进行巡查打捞。

  2007年5月25日上午8时30分许,田氏兄弟的弟弟再继续打捞过程中引起了附近一些船只的注意,并向云澳派出所做了举报。很快,警方赶到,并在弟弟的船上搜到了21件刚打捞上来的古瓷器。不过弟弟当时并没有告诉警方此前已经有一部分古瓷器已经运回了家。

  不过在第二天,警方就听闻了该两兄弟还有一些东西。于是云澳派出所朱自雄所长联同陈锦鸥开始上门做工作。朱自雄告诉记者,为了说服田氏兄弟,对文物一知半解的他立即借了一本关于文物的书籍恶补。

  从26日到30日,他们每天都上门做说服工作,最后田氏兄弟答应把打捞的文物上缴,并在6月1日,把他们所打捞到的56件古瓷器交给了云澳边防派出所。

  六旬伯最先发现古沉船?

  尽管政府部门一直把5月25日警方接到报案并查获21件文物作为发现“南海Ⅱ号”古沉船的标识性时间,但是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其实当地村民认为,真正的时间应该更早。他们认为最先发现“南海Ⅱ号”的人应该是云澳镇西畔村村民黄某。6月1日,他上缴的68件文物就是在24日前打捞到的。

  黄某今年已经60岁了。据介绍,5月21日,他到“三点金”海域拉网,结果拉上了68件古瓷器。

  黄某把这些古瓷器拉回家后,有人也告诉他,这些东西是宝贝。黄某听了也没有在意,只是用装鱼的筐把这些瓷器装了起来,扔在了家里的

卫生间。也正是因为黄某“拉的是网,收获却是古瓷器”,所以当地开始流传了“三点金”海域有宝的说法。

  事实上,“三点金”海域暗礁林立,是经常发生海难的地方。事实上,在5月7日,就有一艘载满液化气的轮船在这个海域触礁。

  财哥是云澳镇人,他在海上生活了已经有20多年了,他告诉记者,此前有渔民零星地捞到一些瓷器,但是大都没有当回事。南海二号事情出来之后,他想起了此前祖祖辈辈口传下来的“三点金”有许多沉船的说法。本报记者在当地有关部门的一份黄黄的显得十分旧的图纸上看到,“三点金”海域一带都被标上了沉船的字样,这也明证了财哥的话。

  “三点金”海域是否有宝藏,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事实。黄某虽然知道自己所打捞的古文物可能价值不菲,但是,当他看见上门做工作的警方和政府人员时,黄某很爽快地说:“说实在的,这些东西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如果对国家有用就交给国家吧!”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谭林 许黎娜 通讯员 邹炜

  本版摄影:见习记者 马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