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船出水半年内不进行发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6日 14:39  南方日报

  安卧沉井内等待“水晶宫”模拟出最佳水环境

  古船出水半年内不进行发掘

  “南海Ⅰ号”打捞全程追踪

  本报讯 “南海I号”进入到整体打捞第60天。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局长陈北先告诉记者,目前的整体打捞工程已经过半,全面进入整体打捞的“攻坚阶段”。

  沉井下压只剩最后1.5米

  昨日下午,海上巨吊“华天龙”号将一个300吨重的水泥块放入水中下压沉井。据交通部广州打捞局打捞现场总指挥吴建成告诉记者,目前在罩住“南海I号”的沉井上方,已经压下了6个巨型水泥块,总重量超过2580吨,“还有1.5米,沉井就完全压到位了!”

  吴建成告诉记者,由于海况、海上气候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今年初对“南海I号”海底淤泥钻探、取样的精度不够准确,“海底淤泥的硬度比我们原来预计的大得多,这是目前影响打捞进度的最主要原因”。据了解,原测的下压重量只有1300吨,而照目前情况下压的总重量整整增加了近两倍。为了完成下压过程中最关键的1.5米,从上周末开始,打捞局专家经过周密计算,又从广州调集了6个巨型水泥块——2个300吨、4个150吨。

  吴建成说,目前沉井在海底的姿态非常好,平稳、无倾斜,“沉井四壁内侧距离古船船舷分别有1米以上的间距”。也就是说,在一连串的“重型”操作后,古船仍泰然地平卧于淤泥之下,毫发无损。“风平浪静的话,3天后所有的下压工作将完成。”

  水下灯阵照明“穿针引线”

  沉井压到位以后,打捞过程中最精彩的水下作业环节即将展开。“沉井下压到位后,工作人员将顺着沉井四周1.5米长的数十根‘高压旋喷定位管’向海底淤泥喷注特制的水泥泥浆。泥浆中混杂的特殊化学成分,遇水后就会凝固周围的泥沙,为下沉井周身提供了一层坚挺外衣,保证古沉船底座的淤泥坚实、不下陷。”吴建成说。

  现场打捞副总指挥王仁义告诉记者,随后为了“穿底梁”,挖泥船将把沉井两侧8米深的淤泥挖空。“穿底梁的时候,为增加海底能见度,海底将布置一个由数个200瓦照明灯组成的简易水下灯阵。”

  省考古所魏峻博士介绍,根据最新打捞情况,专家们更新了底梁的设计,海底“穿针引线”的工程难度和工期都将有望大大缩减。“穿第一根底梁的难度比较大,大约需要一周时间。第一根底梁穿完之后,依靠导索牵引,其它底梁的穿引将易如反掌,天气好的条件下,一天能穿一根”。

  据了解,36根底梁的成功穿引是整个整体打捞环节中难度最大的一环,大约需要45天时间。7月上旬,完成海底“穿针引线”后,古船将被吊出海面。目前,已有15根橙色底梁运到打捞现场,下一步打捞工作已准备就绪。

  “水晶宫”将过滤海水生物

  针对船上文物及古船本体在“水晶宫”内的保护,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年底,中山大学生物科学院水环境实验室将会提供一份完整的科学报告,以模拟一个与古船原环境相似的最佳水环境。而7月中旬,“南海I号”就将入住“水晶宫”,这份科学报告会不会因为“迟到”而使古船受损?

  魏峻解答了记者的疑惑。“半年之内,我们将不会对古船展开相应的考古发掘,沉井不会拆开,入住‘水晶宫’后,安卧于沉井中的古船周身还会包裹着一层厚厚的淤泥,光照等条件的变化不会对古船造成重大影响”。

  魏峻介绍说,为了尽量模拟原始状态,“水晶宫”内将建成一个完备的“海水循环系统”,以确保其中的海水常换常新。据了解,目前“水晶宫”内已经开始建造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内部用隔纱过滤海水里的生物,“这层特制的滤网将会把海水里90%的海洋微生物隔离掉,它们将是威胁古船木质船身的最大因素”。

  “未来的‘水晶宫’内,我们将依据科学数据即时调控水环境的各种数据,也许会达成一个比原始环境更利于古船保护的水环境。”

  专家释疑

  为何舍弃“定位桩”?

  “电子GAPS”更精确

  为了确保沉井能精准地罩住“南海I号”,原本设计了“定位桩”,它将牢牢卡住沉井以免其在海底发生位移。为何在日前的打捞工作中舍弃这一步?

  魏峻解释说,因为打捞现场引入了高端军用设备——“电子GAPS”。据了解,目前这在美国还属于军控设备,对外不出口,而交通部为了打捞“南海I号”特别将这套设备引入水下考古。这套设备的原理是在水下发出信号,根据信号的时间长短,测算沉井顶端4个点距离海底的距离。然后,通过电脑合成,把沉井在海底的姿态精准计算、描绘出来,所测算的沉井角度和方位偏差在2%以内。

  正是借助这套先进高科技设备,打捞专家放弃了原定打定位桩的繁琐环节。

  沉井出水如何密封?

  塑料平台“穿外衣”

  沉井的密封状况将直接决定其内部的压力状况,一旦发生泄漏或压力改变,内部的古沉船极有可能松垮受损。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打捞局专家们绞尽脑汁设计了一个万无一失的方案。

  除了在穿底梁时,尽量保证底梁之间的缝隙密封,专家们还将在一艘全潜驳上建造了一个塑料的密封承载平台。在全潜驳从海面下托出沉井的一刻,为克服海水内外压力的改变,这个巨大的密封塑料承载平台将为沉井底部提供一层严实的密闭外衣。“以此保证沉井中的海水、泥沙都不会泄漏,保证古船始终包裹在一层软软的淤泥内不受损伤”。

  雷于蓝赴打捞现场慰问

  确保出水船体第一时间入馆

  本报讯 昨日,副省长雷于蓝率省文化厅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亲赴阳江海域“南海I号”打捞现场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现场,了解打捞进展、建馆进度等情况,慰问打捞一线工作人员、考古人员和公安边防部队官兵,代表省政府对一线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和亲切慰问,并送上慰问金。雷于蓝指出,“南海I号”打捞世界瞩目,是当前国家文物考古工作的重点项目,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一项重点工程,是当前全省

文物保护的首要任务,打捞过程要以人为本,保证人员安全,保证文物安全,确保打捞成功。

  雷于蓝充分肯定了“南海I号”打捞工作启动以来取得的成绩。她指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十分关注“南海I号”,多次过问打捞和考古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黄华华也不止一次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馆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和部署。国家文物局指导制定了严密、完善的打捞方案,打捞工程项目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目标的鼓舞下,打捞一线的工作人员一丝不苟,依靠科学、依靠专家,发扬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昼夜奋战,经历了艰苦的考验,使项目得以顺利推进,令人感动。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工地,雷于蓝要求保证质量,保证安全,加快进度,技术上精益求精,使建馆进度和打捞步骤相协调,确保“南海I号”出水后能第一时间入馆。

  本版撰文:李培 张建明 符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