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2009年我国建成第三座南极科考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0日 13:18  科学时报

  本报上海5月29日讯 (记者 黄辛) 记者从正在上海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召开的南极冰穹A考察国际研讨会上获悉,2009年,我国将在冰穹A(Dome A)建成度夏站,这将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后的第三个南极科考站,也是世界上首个建在南极冰盖最高区域上的科考站。

  位于南极内陆的冰穹A不仅是南极冰盖的最高区域,也被国际公认为南极科学研究的制高点。据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海博士介绍,冰穹A区域具有独特的穹状顶部地形特征,被认为研究南极冰盖形成与演化的最理想的场所,也是最具潜力获取超过150万年冰芯的钻取地点。冰穹A区域覆盖的“甘伯采夫”冰下山脉,是最有可能发现造山运动新机制和形成大陆构造新理论的地方。

  “Dome A是天文学研究的天堂。”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天文学家叶叔华这样表达冰穹A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就连一向习惯于仰望天空的天文学家,这次也把目光投向了地球最南端——冰穹A可能具备理想的大气视宁度条件,是开展深空观测的最佳地点。叶叔华表示,包括暗物质、暗能量等困扰天文学家多年的难题很可能在此找到答案。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宾·贝尔同样把“天堂”一词献给了冰穹A:“Dome A也是地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的天堂。”第四次国际极地年(2007~2008年)将这个“人类不可接近之极”推向了研究最前沿,包括中国PANDA计划在内的众多与冰穹A有关的科学计划,都已被国际极地年(IPY)联合委员会确定为核心计划。

  据专家介绍,在中国科学家提出的PANDA计划中,包含两项冰穹A研究项目,分别是“中山站—冰穹A断面大气环境与地球物理综合观测”和“冰穹A冰芯与甘伯采夫冰下山脉岩芯钻探”。

  会上,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副主任吴军透露,国务院已批准在冰穹A地区建立科考站的计划,预计到2009年,一个度夏站将在那里诞生。“这是我国首个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的科考站,对我国的南极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吴军说。同时,在南极地区设天文台的设想也开始了前期调研工作,两位天文学家今年将从上海启程赴南极考察。

  据了解,该科考站建成后,将和中山站构成一条“科研通道”,成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理想场所。这表明,我国将在冰穹A区域继续发挥科研的主导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在会上介绍中国气候和环境的演变时指出,沙尘暴减少并不是好事。观测数据显示,从上世纪后半叶到现在,中国北方的沙尘暴是减少的。沙尘暴的数量和人们所感受到的沙尘暴对生活的影响,并不是同一件事。秦大河指出,沙尘暴的减少,说明我国的冬季风在减少。“冬季风和夏季风对中国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没有它们,我们将成为一片不毛之地。”他期待未来的极地研究能揭开全球气候变化的奥秘,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将从中受益。

  据悉,众多国际计划被国际极地年联合委员会确定为核心计划,此次会议是围绕这些科学计划的实施召开的首次协调会。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极地年核心计划负责人、科学家和技术保障专家共6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