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太空国际会议5月首次在中国举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 17:16  新浪科技

  航天员将与公众面对面

  新浪科技讯 5月21日至24日,包括众多航天员参加的“人在太空”国际会议将在北京举行,这是国际宇航学院首次在中国召开的大型会议。此次参加的航天员包括法国前科技部部长、两次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Claudie Haignere、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美国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和国内的部分航天员,与会航天员将就大会的主题“从梦想到现实;生活、工作、探索与创造”进行讨论,并将与公众进行面对面交流。

  这是国际宇航科学院的系列会议,从1962年开始已开过15届,本届是第16届会议。

  此次会议内容包括了空间生命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全部领域;由国际宇航科学院主办;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宇航学会承办;大会的中方主席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外方主席是国际宇航科学院副主席、法国前科技部部长、两次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Claudie Haignere。本次会议国外参会人员已超过150人,共收到国内外提交的论文230余篇,其中中国80余篇,美国60余篇。

  同时还将进行两场专题讨论会:以航天员作为中心发言的主题为“Living and working on the Moon”;以空间生命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中心发言的主题为“To moon and Mars, Challenges, risks and benefits”。另有两场航天员与公众见面会,分别设在

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时间是2007年5月23日上午。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年的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举世瞩目,中国近几年在空间生命科学领域中,也做出了很多贡献。在此背景下,第16届国际宇航科学院“人在太空”会议在中国召开,提供了中国与国际空间生命科学家很好的交流、切磋、学习的机会,也提供了中国与国际进行交流合作的机会。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绕地球108分钟,标志着人类太空时代的到来,经过近50年的奋斗,太空探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航天员在轨连续飞行已达到437天;

火星载人飞行和月球基地建设都已提到了议事日程。

  太空探索的发展,提供了生命体一个前所未有的环境,这个环境的主要特征就是微重力和高宇宙辐射。载人飞行的经验告诉我们,航天员在长期的航天飞行中,将产生一系列与衰老相似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心血管系统失调,立位耐受性下降,航天飞行性贫血,免疫系统特别是细胞免疫系统的抑制。

  以骨质疏松为例,对于人的衰老过程而言,人的骨骼系统的骨密度在35岁左右达到最大值,随后,骨密度大约以0.5%/年的速率下降,对于绝经期3-8年的女性,骨密度的丢失速率可达到1-2%/年,但航天员在轨飞行一个月将平均丢失1.3-1.5%的骨量,且这种骨量的丢失主要发生在承重骨,如腰椎、骨盘,如按这种速率丢失骨密度,需时2.5年的火星载人飞行,预计将丢失20-30%的骨量,也就是说一个40岁的航天员,经过载人火星飞行之后,他的骨量丢失程度将和一个80岁的老人相当。这个预测对于载人火星飞行的任务是一个重大的警示,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1/6,它是否能够满足月球基地上人类正常活动的生理需要,也是一个要迫切探索的问题。

  宇宙辐射对航天员的威胁,也成为航天飞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人衰老的生理变化,和由航天飞行引起的类似于衰老引起的生理变化的异同,研究在细胞,生物大分子水平上的细胞凋亡、分化、增殖、分泌功能的影响机理和信号传导过程,了解重力对生理变化影响的机理,将有助于保证航天员的自身健康,同时也将可能深入了解衰老的机理,有助于延缓衰老,提高老年人的

生活质量。从航天员航天飞行的经验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我们可以看到,重力在保持人类年青和活力的重要性。

  航天飞行引起的航天员生理变化,已经成为太空探索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各国相继研究了各种对抗措施,以对抗航天所造成的航天员生理变化,但至今收效甚少。这个问题是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的重大障碍,这就是空间生命科学的挑战性所在。

  在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层次上,重力的存在是如何影响生命体的功能和生物的进化的,这是一个基础的生物学命题。地球上从细菌、原生生物、植物、水生动物、陆生动物的进化,都是在地球1G重力场进行的,研究它们对重力场的感知和响应的不同机理,将有助于了解生物进化的规律。

  由于地球上的生命体是处于大部分的宇宙射线被屏蔽的状态下,因此在进入太空后,生物体将暴露在宇宙射线辐照下,在这种情况下,生物体是否发生变化、将发生什么变化?基因的保守性如何维持?可能产生的变异有何规律?以及在空间环境下有无可能产生一些新的有益的变异,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新的工业微生物菌株和细胞工程菌株,促进地面上新兴的生物工程产业,以及如何利用空间条件促进组织工程的发展,提高细胞融合效率,都是十分诱人的命题。在这些方面,人类已经得到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空间生命科学与工程技术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蕴藏着重大发现的新兴学科,她的成果将大大地促进我国航天科学和空间探索的发展,也必将造福于地球上的人类。

  以上资料由《航天员》杂志提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9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