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气象科学研究院陆龙骅: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 16:45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气象科学研究院陆龙骅: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极地气象研究室主任陆龙骅

  “与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有关的全球变暖和臭氧层减薄,是各国政府和人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这两个问题在极地都有十分敏感的反映”,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极地气象研究室主任陆龙骅于4月5日接受《光明日报》、《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和《探索·视界》网联合采访时明确表示:保护全球环境 刻不容缓。

  陆龙骅长期从事青藏高原气象、极地气象与全球变化、数学在天气气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研究。曾4次赴青藏高原、2次赴南极地区、2次赴北极地区考察。 陆研究员介绍说,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西南极,也就是在南极大陆靠近南美洲的那一侧,增温十分明显。此外,近年来西南极还经常发生了冰架融化和崩塌,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从时间、空间上来说都是多样的,气候系统十分复杂,尤其是臭氧洞的出现,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一般来说,南极臭氧洞都发生在春季,近十年来,南极臭氧洞最大面积时已超过2800万平方公里,如2000年,占据了整个南极洲,其中心地区的臭氧总量与正常值相比耗损了70%左右。

  大气中存在有人类活动排放的氟利昂和溴化烃等含氯和溴的化合物,是春季南极臭氧洞形成的充分条件,而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也出现过臭氧低值区,在北极则出现了臭氧小洞(ozone mini-holes),而臭氧层一旦被破坏,便极难恢复。既使从现在不再排放有害气体,此前排放出去的气体,则还要在地球上存在50——100年,可见,地球是多么的脆弱。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深刻理解“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话的含义,陆龙骅语重心长地说。

  谈到全球臭氧层的减薄的危害,陆龙骅研究员介绍说,大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据估计,臭氧每减少1%,皮肤癌发病率将增加2%-4%,白内障患者将增加0.3%-0.6%。第二方面是破坏地球生态平衡,臭氧层的减薄也会使动物产生白内障,野生动物没有自我保护能力且又常在野外,视力不仅易于丧失,而且丧失的结果意味着丧失生存能力;强烈的紫外线还会使农作物和植物受到损害,使浮游生物,鱼苗、虾、蟹幼体和贝类大量死亡,会造成某些生物灭绝,进而影响全球生态平衡。第三方面是通过光化学烟雾恶化近地面大气环境。高层大气中臭氧层减薄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强,增强的紫外线使城市中汽车尾气的氮氧化物分解,在较高气温下产生以臭氧为主要成分的光化学烟雾。美国环保局估计,如高空臭氧层耗减25%,城市光化学烟雾频率将增加30%。

  我们需要阳光,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是每一个地球人的义务和责任。

  资料由探索视界网站提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