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股票 | 科技 | 博客 | 播客 | 宽频 | 汽车 | 房产 | 游戏 | 女性 | 读书 | 考试 | 星座 | 天气 | 短信 | 爱问 | 邮箱 | 导航 | 通行证

拥有15%人细胞的人羊诞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7日 15:09 解放日报

  该叫它什么?世界上第一只“人羊”,还是“羊人”?

  从外形上看,这是一只如假包换的绵羊。但千万不要被它的表象所迷惑,它是前所未有的一种生物,拥有着15%的人细胞、85%的羊细胞。有人把它称作“凯米拉”,希腊神话中羊身、狮头、蛇尾的吐火怪物。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寻羊冒险记》,描写了一只羊进入一个右翼头目身体,企图控制他毁灭世界的故事。“人羊”,是否也将是一场以人类未来为赌注的大冒险?

  它的缔造者,美国内华达大学教授伊丝梅尔·赞贾尼坚信,未来“人羊”将成为人类器官的“活体加工厂”,造福于千万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但也有人认为,这个新物种违背了自然法则,将给地球带来无法预计的可怕灾难。

  “人羊”是如何缔造的?

  “人羊”是怎么缔造出来的?一句话,把人的脊髓干细胞注射到绵羊胚胎中。

  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最关键的问题是,啥时候把人的细胞注射进去?这涉及到胚胎的发育过程。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乔守怡教授解释,哺乳动物包括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成长的最初,这个细胞发生分裂,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到某个时间,细胞就发生了分化,有的专门组成脚,有的则组成大脑,这样的细胞叫专能干细胞,之前的那个阶段,叫全能干细胞。

  “如果太早把人类细胞植入,绵羊胚胎的细胞团很小,难度过高;太晚,羊的免疫系统就会攻击人的细胞。”由于赞贾尼所带领的团队还没有正式发布他们的科研论文,乔守怡教授只能推测,人类细胞植入的时间,大约是在绵羊的胚胎细胞分化之初,即胚胎开始成形时。此时,胚胎免疫系统还没有学会识别不同的细胞。随后,人类干细胞就生长成为绵羊肝脏、肌肉、

脂肪和其他组织的一部分。

  一个有人类细胞的绵羊肝脏,是什么样子?不好回答。赞贾尼所做的有些试验,人类细胞分散在羊的器官中,看起来并不作什么贡献。有些试验,人类细胞被羊的细胞吸收了,没能生成正常的肝脏细胞。但有那么几次,不知什么原因,人的干细胞发生了“积聚”,赞贾尼团队的一位科学家告诉记者,这使得他们得到了“一块人的肝脏”,虽然这块肝脏并不完整,却让科学家们相信,总有一天,他们能用人类脊髓干细胞的“种子”,在羊身上“收获”人的器官。

  事实上,在人体以外培育人类器官,一直是人类的梦想。想想看,一个实验室里摆满了玻璃瓶,瓶中生长着肝脏、心脏、大脑……多么令人热血沸腾啊!那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器官工厂。如果能在胚胎全能干细胞分化之时,取出内细胞团,把专能细胞分类,造手的搁一块,造腿的放一起……然后,给予一定的养分,理论上,它们确实可以长成一只手或者一条腿。

  不过,这实在太难了,人的胚胎也无法容忍这样那样的失败。赞贾尼认为,或许让动物长只人手要更切实可行些。但他也知道,“这离人体试验还有几十年的时间,不仅需要解决技术障碍,还需要解决伦理障碍。”

  羊,还是怪兽?

  早在1977年,科学家发现人类的精子可以穿越长臂猿卵子的保护薄膜,从那时起,人类就被“半人半兽”的梦魇所折磨。

  今天,当“人羊”的两只眼睛漠然前方,我们不禁开始有些迷离:这只羊,还是“羊”吗?它,是否就是人类始终在恐惧着的“半人半兽”。

  “在目前的条件下,它当然还是羊。”我国首个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大纲的起草者之一,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委员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沈铭贤说,“据我了解,目前科学家本着科研的态度和方法,只不过使这只羊在局部某些器官上具有一定量的人类细胞,并没有影响到这只羊的本质属性。”所以,它还是羊。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今后有一天,它身上人细胞含量超过50%,我们称之为羊吗?更进一步,当它全身除了外形还是羊,绝大多数细胞甚至包括脑细胞都属于人类时,那又该怎么看?

  “的确,如今含15%人细胞的羊,我认为已经称不上是‘羊’,只能称为怪兽。”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说。

  几年前,王晋康即在其著名的长篇科幻小说《豹》中,描写过一个人兽混合的“新人类”:一位科学家在人类的胚胎中,植入了万分之一猎豹肌肉生长基因,这个“豹人”打破了百米世界纪录,但也因其基因中的兽性,杀死了自己心爱的女朋友,引发一场悲剧。人兽能够混种吗?作者在文章中深入地探讨了人类走向这一道路的必然性和随之产生的伦理危机。

  当文章的最后,人们在争论一个含有异种基因的人类是否还是人类时,王晋康写道:“你认为当人体内的异种基因超过多少才失去人的法律地位?百分之一?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五十?”……“今天让一个嵌有万分之一猎豹基因的人和人类参加百米赛跑,明天会不会牵来一只嵌有万分之一人类基因的四条腿的豹子?”

  约10年前,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乔斯奇·贝利曾做过小说中科学家所做的事———他将自己的DNA植入到母牛的卵子中。这在美国科学界引发了一场道德大辩论,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也站在反对者一边,指责其行为缺乏职业道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学院环境新闻项目负责人马克·道伊总结这场争论道:“人们反对‘凯米拉’这样的生物,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人类比之其他生物更加优越。”

  而混种怪兽带来的,正是对“人”尊严和价值的挑战,王晋康觉得,“‘人羊’已经给我们的伦理带来了危机。”

  “人羊”会带来新的疾病?

  如果说伦理的危机来自于人类心灵深处,科学家担心“人羊”可能带来的另一种危害则更为现实:新的疾病。

  2004年,美国“梅奥诊所”做过一个试验,把人类血液干细胞注射进猪的胎儿。生下来的猪与正常的猪看起来没有两样,但细胞分析显示,它们除了携带了猪细胞、人细胞之外,还有综合了两个物种遗传物质的混合细胞———人猪细胞。更重要的是,人猪细胞里存在着一种与艾滋病(HIV)病毒类似的猪内生性逆转录病毒,这个病毒可以感染人类。

  “或许,这是又一个‘潘多拉魔盒’。”沈铭贤说,将人类需要的器官,通过动物身体表达,再移植到人类身上,在这样的转移过程中,很可能一些原本对动物无害的病毒在人类身上找到栖身之所,从而带给人类难以想象的灾难。“最直接的例子就是HIV病毒,原本在猩猩身上无害的病毒,如今却成为人类最大的敌人之一;此外,许多科学家认为,SARS病毒和果子狸有关。”

  梅奥诊所移植生物学项目负责人杰弗里·普拉特同意这种观点。他举例说,我们曾认为,当初是一头携带HIV病毒的大猩猩咬了某人一口,才把HIV带给了人类。但我们不知道的是,是否就在这一咬之后,两种生物的细胞发生了融合,才导致HIV病毒具备了传染性。“当基因发生组合,病毒就觉醒了。”

  赞贾尼承认,HIV病毒确实有可能通过人兽混合细胞传染,但他不认为,这说明“人羊”很危险。“这得通过试验证明,人兽混合的干细胞有多少比例,怎样分布,如果它们很少的话,我觉得不成为问题,事实上,在我们的试验中从来没有发现人兽混合细胞。”

  在“人羊”之前,科学家努力的另一个方向是“异种移植”,即通过转基因,让人接受动物的器官,比如,移植一颗猪心。

  1963年起,新奥尔良图兰大学医疗中心就试着把黑猩猩的肾脏移植给患者,但无一例外失败了。因为人体的某些细胞会认出被移植器官是异物,并阻断其血液供应。到目前为止,灵长目动物保持转基因猪器官存活的最长期限还只有70天———在此之后,急性排异反应就会接踵而至。

  赞贾尼认为,“人羊”将解决这个问题。既使移植的器官中含有羊的细胞,人体也只会攻击羊的细胞而接受人的细胞。“一个部分是人的器官总比整个是动物的器官要好。”

  人类正走向质变?

  “人羊”风波未息,英国科学家又提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是人类,百分之零点一是兔、牛、猪、羊”的混合胚胎研究,而在世界上,已经诞生了含1%人脑细胞的老鼠、含有人DNA的烟草……如果我们不能阻止类似的怪物诞生,我们又该如何接受它们?作为人,还是作为物?

  已故的美国哲学家约瑟夫·弗莱切尔曾经设想,可以让“人羊”这样的“凯米拉”做人类不愿做的重活脏活危险的活。它们或许还能被申请专利,在美国对动物和有生命物申请专利确实也是被允许的。但在加拿大、欧洲和亚洲某些地区,这样做却可能会违背社会的基本准则和公共道德标准。

  肿瘤学教授波特尔在1970年构建了“生物伦理学”这个术语。在他划时代的著作《生物伦理学:通向未来的桥梁》中,他这样解释:“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的进步,人类迫切需要一种智慧,一种告诉人们如何去运用知识的智慧……我提出了‘生物伦理学’这样一个词,就是为了强调达到这种新智慧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生物知识和人类价值。”

  科学30多年的发展,从试管婴儿到克隆羊,再到“人羊”,人类不断在挑战着“生物伦理学”的界限。

  “人类正在走向质变的边缘。”王晋康很悲观,“从安装假牙、柳枝接骨起,异化就已经开始了。为了器官移植,科学家让羊带有15%人的细胞,为了适应海洋生活,是否还要让人类长出腮来?一旦放开此类研究,信心无限的科学家们绝不会就此止步,最后造成全新人类的出现。”

  沈铭贤却保持了一定程度的乐观,“这样的研究,造福的将是无数身陷残疾的人,很有价值。我们应当看到他们研究的进步和广阔的前景。同时,我们也应该对人类的理性怀有信心,相信人类能够把握住人与兽之间的差别。”

  在美国生物学家琳达看来,应该更加宽容一些:转基因生物同样具有道德地位和被尊重的价值。她引用联合国《世界自然宪章》说:生命的每一种形式都是唯一的,值得尊重……或许我们更应该思考,人类当如何坚守理性与科学的底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