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经济学是科学不是感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 09:20 新京报

  笔者在英国剑桥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学习了一年,对比国内学术界存在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现象,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的学者治学的严谨和认真。他们大多以组为单位,一起研究课题。每天中心的老师和博士研究生都会到中心来,在电脑上采集数据、写模型并反复交流和讨论,从早上到深夜,很少有杂事打搅他们,我真正找到了学者专注科研的感觉。我在剑桥读了许多商业银行方面的文献,样本采集数据经常是50个以上的国家,每个国家几百家银行,而采集数据的样本期往往是20年、甚至50年或更长。

  每个学期大家都要陈述自己研究的初步成果,全中心的同事都要对其研究过程品头论足,大家对每个细节都要反复推敲和讨论。经过一两年的研究出来的结果,不会马上拿出去发表,而是到别的高校或参加学术会议巡讲,让其他同行学者挑毛病、找问题,回来后再修改。在剑桥经常可以听到哈佛等名校学者的“论文欧洲巡讲”。

  这段学习经历,让我明白了取得诺贝尔奖水平的学术科研成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学术最起码的条件是专心和专注,大量的时间非常寂寞和痛苦,经常会遇到无法逾越的难关,有时会做了几年而无功而返。

  在英国的一年,我每天上网关心国内的学界动态,经常看到一个一个经济学家发表见解,大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感觉。今天这个经济学家说,由于开“奥运”和“世博会”,所以

房价要涨;明天那个经济学家说,到处都是工地,可能出现泡沫,房价一定会跌;后天又有经济学家说,和日本东京和美国纽约相比,北京和上海的房价很低,所以上涨空间巨大……

  某些经济学家像明星一样粉墨登场,观点新潮大胆,好像谁出场得越多,谁就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了。一些经济学家甚至说许多热点经济现象不需要严谨的学术研究,感觉和常识就可以说明问题;还有许多的经济学家可以回答经济生活的一切问题,无论是否是他研究的领域,也无论是否有过深入的研究。

  经济学与自然科学有很大的区别,社会经济环境深刻的变化,传统经济学(20世纪90年代之前)在许多方面已经被证伪。例如,货币发行量并不一定会带来通货膨胀;银行业的竞争与银行的数量没有必然的联系等等。同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所呈现出来的规律存在很大的差距。

  经济学是科学,科学就要有科学的研究精神和刻苦的研究态度。如果不需要经过深入、严谨和长时间的研究,光凭感觉和常识发表言论,简单地从逻辑上由A发生必然导致B发生,那么人人都可以是经济学家了。这样的事情对于一般人来说可以理解,但如果是发生在学者身上,未免太草率了。人们很有可能会问一句:“经济学还是科学吗?”

  真正的经济学家发表结论性的观点背后一定有大量及深入的证据做后盾,学者绝对不会拿自己的学术生命和声誉当儿戏。

  □黄隽(北京学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