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内容摘录:北京的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7日 14:50 新浪科技
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内容摘录:北京的记忆
主讲人李宝田老师

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内容摘录:北京的记忆
现场听众


  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北京的记忆

  时间:2007年2月10日(周六)下午15:00-17:00

  地点:中科院地理所2段6层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李宝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参加了《明清北京城图》和《北京历史地图集》的编纂工作。

  讲座内容摘录:

  一、如果失去了记忆!

  (一)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1、人们一旦失去了记忆,它就丧失了未来

  对于一个人的个体是如此,对一个国家、民族、城市莫不如此。从前一位贤人说:“要想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消灭它的历史”。历史是打开未来的一把钥匙。

  2、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国家民族的历史缺乏基础性的通盘了解,即是知性也是感性上的一项缺陷,也就是人格养成上的遗憾。

  3、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在祖先创造的遗产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应常怀敬畏之心。

  只有清晰地知道我们从何处来,才能以更坚实的步伐和自信的心情向未来走去。

  文化遗产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

  在奔向未来的路上,我们不应该失去记忆,更不应该忘了回家的路。

  文化遗产,是千百年前祖先留给我们幸运的礼物,是民族文化经过历史风雨淘洗后留下

  来的薪火,它包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与情感记忆,同时,它也是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构成基础和重要标识。

  保护文化遗产,也就是保护我们的情感与价值,守护我们内心的家园,延续我们祖先的梦,同时也是维护全球化时代我们的文化独立和主权。

  (二)外国人心目中的北京

  1、丹麦人 罗斯穆森

  “整个北京城乃是世界的奇观之一,它的(平面布局)匀称而明朗,是一个卓越的纪念

  物,象征着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

  第一章“这个城市,一座殿堂”

  北京,古老中国的都城,可曾有过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的先例,比它更庄严、更辉煌的吗?

  《城市与建筑》

  2、美国 恩·贝康《城市设计》

  专章对北京的城市规划进行评议

  “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这个中国城市是作为封建帝王的住房而设计的,企图表现出这里乃是宇宙的中心,整个城市深深浸沉在礼仪规范和宗教意识之中,现在这些都和我们无关了。它的〔平面〕设计是如次之杰出,这就为今天的城市〔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

  欧美学者从完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上来观察我国具有悠久传统和极具特色的城市建筑规模时所发自内心的惊讶和仰慕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北京旧城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经过详细规划营建的都城中最杰出的典范,它把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主体思想通过城市的平面设计和宫殿、坛庙布局充分表现出来了,而且达到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

  二、哪里做首都最好?

  (一)《史记》的记载

  按《史记》作为中国的第一部正史,它将黄帝作为我们中国国家的第一位国家元首,到清代最末一位皇帝——宣统溥仪被赶下皇位止(1911年),历时达4643年,据统计,中国共出现过83个大小不一、寿命不同的王朝,计595个帝王,共建立了95个首都,它们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最终将自己的都城选在了北京。

  (二)六大古都:建都的王朝和经历的时间如下

  西安:

  西周(1134-771B.C)

  秦(221-207B.C)

  西汉(204B.C-24AD)

  前赵(316-329)

  前秦(351-383)

  后秦(384-417)

  西魏(535-556)

  北周(557-581)

  隋(581-617)

  唐(618-907)

  前后历时共1062年

  洛阳

  东周(770-249B.C)

  东汉(25-220)

  魏(220-265)

  西晋(265-316)

  北魏(385-533)

  后唐(923-936)

  前后历时共977年

  开封

  后梁(907-923)

  后晋(936-946)

  后汉(947-950)

  后周(951-960)

  北宋(960-1127)

  共210年

  南京

  吴(220-280)

  东晋(317-420)

  宋(420-479)

  齐(479-502)

  梁(502-557)

  陈(557-589)

  共348年

  明代两京制

  杭州

  南宋(1127-1279)

  共153年

  北京

  辽南京(938-1150)

  金中都(1151-1270)

  元(1271-1368)

  明(1368-1644)

  清(1644-1911)

  从辽会同元年938年起共973年

  从元大都起历时642年

  (三)历史上的各种国都观

  1、国都

  是全国政治重心,必具控制八方,策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条件,据有优越的国防形势,经营长久远大的规模,非到存亡关头,绝不轻言迁徙。

  都城与国家的关系,犹如人之神经中枢——头脑,一旦失夷,虽不立即整个解体,至少一部分陷于瘫痪。中国地理形势,头脑在北,东北和西北是左右手,要控制东南万里海疆,决不宜深藏奥区。

  姜渭水:《中国建都史》

  2、沙学俊的国都观

  建都是一个政治地理问题,需研究政治权力之分布,与地理环境之关系,除开历史、地理(包括气候、地形、交通、民族等)两大因素外,尚须考虑到与权力很有关系的国策和力源两大因素。

  都南京是席丰俊厚,都北平是任重道远,都南京是掌握现在,都北平是创造将来,都南京是守成与创业并重,都北平则为创业、为进取。

  《中国历史地理》

  3、劳榦的国都观

  “中国的都邑,论经济地位,南重于北,论军事和政治地位,北重于南。”“全部中国历史之中,只有明洪武元年八月至建文四年六月,南京作统一都城只三十四年,加上中华民国十五年至二十六年,整整十年,又中华民国三十五年至三十七年整整三年,共计前后作过全国统一的都城只有四十千年。

  《大陆杂志》二十二卷三期

  4、管仲《管子》

  对城市选址,主张“因天才,就地利”

  “凡立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州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乘马)

  “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径水若泽,内为落渠之写,因大川而注焉”

  “内之为城,外之为廓”

  “筑城以卫君,选郭以守民”

  “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大匡)

  5、白眉初

  选定国都的标准,宜顺应世运、时势、建设。长安、洛阳,宜于上古、中古,而不宜于

  近古、近世、合乎标准漠北平若。

  葛绥成

  主张洛阳,以北平为文化都城,《地理丛谈》

  钱穆

  主战后首都应迁西安

  三、北京发展的轨迹

  (一)北京的古河道

  通过地表地貌形态、地质构造、全新地层分析(包括冲积物岩性对比、沉积相分析),以及卫星相片、等等方法,北京平原永定河古河道,大体可分为四条:

  1、古清河古河道:永定河出山后,由石景山向东西东北经海淀洼地——西苑——圆明园——清河——温榆桥,宽一般达3-4km,最宽5km,最窄也可达1.7km,在古河道中一株古树的碳14测年达7200年左右,但其延续时间可能相当长,直到《水经注》时代还有“漯余水”之名,即“漯水”(永定河古名)的余水。其中的圆明园,成为京郊最负盛名的圆明园所在地。

  2、大金沟河:永定河出山后东流经过市区的一条大河。在市区以西不同时代形成了三支,北支:从石景山起,东流经杨庄、八宝山、到半壁店,继续东北流经恩济、紫竹院、动物园、德胜门、和平里,接坝河

  中支:从德胜门分支,向南经积水潭、什刹海、北、中、南海,前门、金鱼池、龙潭湖、左安门、马驹桥,这是从元代开始直至今天北京的主要水源地

  南支:由半壁店向南经玉渊潭、西便门、宣武公园、陶然亭,后在玉渊潭又向南有一分支,即经莲花池南下的古洗马沟,是唐、辽、金的水源地

  3、漯水:永定河出山后流向东南的故道凉水河,隋唐是永济渠,曾是运粮草为唐太宗征高丽的重要通道。

  4、今永定河:金建卢沟桥

  

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内容摘录:北京的记忆
北京城址变迁图


 [1] [2] [下一页]

本文导航:
·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内容摘录:北京的记忆
·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内容摘录:北京的记忆(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