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调查显示上海学生仅半数答对四大发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0日 07:19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王婧 实习生汤雅君

  博古通今,中西合璧的人才在国际化环境下可谓炙手可热,与此同时“民族精神”又一次被提及。近日,一项关于上海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报告显示,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超过了自己的母语,还有部分学生最喜欢的节日中圣诞节位居前三甲,“四大发明”仅半数答对……这些调查说明了什么?又反映了学生中间怎样的情况?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请他们跃出纸面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话题1

  对英语重视度超过母语

  学生声音:“英语入侵”说法太夸张,不会忘记传统文化

  从调查中看出,有41.9%的初中学生每天花两至三小时学习英文,更有近10%的学生每天花三小时以上时间在英语学习上。而47.2%的初中学生每周参加两至四小时的英语补习班,13.6%的学生补习时间在每周四小时以上;而85.6%的高中学生参加过英文补习班;由此可见,英语补习已经成为中学生学习中的普遍现象。

  对英语学习的重视,高二学生小曹感同身受。在静安区一所知名中学上学的他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学校,一周英语课时比语文课时要多出两节,他解释说:“语文是母语,相对好学点,英语学好要下很多功夫,所以花时间。”不过同是高中生的王亦程有自己新的看法,“英语学习的时间是整块整块的,而语文学习比较零散,零散的时间加起来其实也和英语差不多。”她说。

  小曹今年要去英国留学,虽然在英语上花的时间很多,不过记者了解到他一样会去花时间背颂《石钟山记》这样的文言文,“即使去了英国我也不会忘记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就打算多交些懂汉语的朋友!而且学成之后还是会回国。”小曹对汉语的重视可见一斑。

  另一项在高中生和大学生中展开,对于“茂名路店招全是英文”看法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选择这是“商业行为”,并表示容忍(高中33.3%,大学49.0%),原因是在主要涉外服务的区域这样做并无过错,且多年的英文学习也使我们的青少年对没有中文的招牌不再产生陌生感。对此,高一学生王同学认为,没有中文其实是对中国人的“不尊重”,“至少也应该是双语啊!”她说。而小曹说:“这虽然是商业化行为,但在中国的国土上,全英文并不合理,毕竟购物的大多还是中国顾客。”对此,大四学生小张也笑言,“不是人人英语都

四六级,看不懂就不买了?不做国人的生意了?”看来“反方”也在据理力争。

  话题2

  圣诞节在大中学生中风行

  学生声音:春节与圣诞,我们都爱请你排出你最喜欢的节日?你会怎么排?调查中,在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和大学组都请学生排序过得最热闹的节日,其中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选择前三位的是:春节、国庆节、五一劳动节;初中:中秋节、圣诞节、清明节;高中:春节、中秋节、圣诞节;大学:中秋节、圣诞节、清明节。在初中以后,基本上出现圣诞节和民俗节日位居前三甲的情况,春节、中秋节、清明节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三大民俗节日仍在国人生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圣诞节作为最大的国际性节日,已在中学生和大学生中产生巨大影响,在不知不觉的流行风潮里进入了中国青少年的生活。

  对此,高二学生小高告诉记者:“春节很热闹,放假时间也最长,一家团聚的时间最多,平时的节日可没有。”而

幽默的学生小张说:“中国的传统都有千年了,哪个节日能取代?”不过他们也表示很喜欢圣诞节。除去宗教原因,学生们主要把它当作感受节日气氛,和朋友聚会的好时机。“其实现在的节日重在快乐,至于它的由来我们并不会太重视。”小高接着说,“我挺喜欢西方文化的一些内容,这也不是崇洋媚外,喜欢圣诞是重在它的节日气氛。”

  而中秋节也是学生喜欢的节日之一,小高认为喜欢它源于对“

月饼”的“钟情”。同时,孩子们受到家长的影响比较多,家长们对中秋的重视,孩子也就“耳濡目染”,记在了心头。不过较浓的商业气氛也会影响孩子对节日的选择,“圣诞树———圣诞节,月饼———中秋节,中国结———春节,这些都成了标志。商家营造的节气氛很会吸引我们。”小高表示。

  话题3

  为何“四大发明”知晓率低

  学生声音:科学史欠缺,忽视前人的创造你是上“副”课思想“游走族”吗?你是怎样学习中国文化的?看看同学们的答案吧:你在历史、地理课上做什么?分别只有41.5%、31.8%的同学选择坚持认真听讲,而选择“不感兴趣时做作业或看小说”的有52.2%、55.6%。至于不喜欢的理由,“没多少实际用途”、“天生就没兴趣”的选择较多。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古代发明的知识掌握如何?49.5%的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能答对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是孔子,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学生能答对4个的仅为52.3%。

  初二陶同学表示,自己上“不重要”的科目时,确实会“游走”或是借此机会“补觉”。不过对于四大发明怎么也是耳熟能详的。当问及是否知道祖冲之时,小陶是唯一表示不清楚的学生。调查上也显示有32.7%的初中学生认为不知道“祖冲之在数学史上的地位”是正常的。据小陶说,数学里应该没有学过,或是自己确实不记得了。但王亦程认为即使数学课不教,历史课上应该也是会学的。

  从小在文明古国的文化熏陶下长大,不知道“四大发明”在王亦程看来实在是不应该,她很快地把发明报给记者听,并说:“可能部分小学生还不知道,但幼儿园时我就知道了,这是常识。”学生小张也表示:“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对于不知道“四大发明”的同学,他们认为现在的一些孩子们可能“着眼”未来了,所以忽视了前人的一些创造。但毕竟祖冲之发现了圆周率,是数学史上的大事,作为科学素养的培养或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的了解也是应该铭记在心的。“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怎能走向世界呢?”王亦程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