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渤海污染触目惊心 环境承载已达极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3日 14:13

  专家呼吁:环渤海经济圈建设要重视“碧海蓝天”

  本报记者  杨 威

  日前,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渤海沿岸超标排放的排污口比例高达90.4%,导致渤海海域污染严重,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为2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26%。其中严重污染和轻度污染海域面积均比2005年增加1000平方公里,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渤海环境严重污染问题已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去年还主持召开了渤海环境工作现场会,并提出严控陆源污染物排放海洋的环保要求。渤海海洋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达到极限,有关专家呼吁环渤海经济圈建设要重视“碧海蓝天”。

  “不亲眼目睹是很难想象渤海污染到底有多严重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马德毅在“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公报新闻发布会”上作如是感慨。

  “这是怎么编都编不出来的故事——临海而居的农民会到海边去找一天烧水做饭需要的柴火。”马德毅告诉记者,海边排污沟或者排污河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油污,农民便把秸秆扎成一小捆,扔到河沟上。用不了半天的功夫,秸秆上就吸满了这些黑乎乎类似沥青的油脂,农民们把秸秆捞起来拿回家,足够一天的柴火。但“秸秆吸走的油脂毕竟有限,大部分的污染物还是直接排放进渤海。”马德毅不禁叹息。

  另外一个故事发生在2006年的7月。“当时我带研究生到锦州湾上取样,发现不少人正拿着探雷器一样的工具在滩涂来回寻找。”马德毅说,他起初还以为是哪个特种部队在进行军事演练,但细看又不像。“我后来问其中一个人,他告诉我说他们在寻找锌矿石。”原来当地过去有一个锌厂,当年直接把挑选出来不要的粗矿和矿渣倾倒在滩涂上。现在资源稀缺了,当地农民和下岗工人都来找这些粗矿,卖给企业……“渤海近岸的沉积物被金属污染后,即使花上百年的时间治理也未必恢复得过来。”马德毅说,“渤海环境承载力如今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值,我们如果再不予以关注,加紧治理,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样的现状下,如今的渤海又迎来了新的环境压力。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主要标志的环渤海经济圈建设,被视为可等同于珠三角地区和

长三角地区的未来经济活跃核心区域,一场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大潮正在这里拉开序幕。但令人担心的是,据公报显示,2006年天津周边渤海海域污染状况要明显比以往更为恶劣。其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为2870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比2005年增加570平方公里。为此,在进行滨海新区建设的同时,如果改善近海水域污染现状,将是摆在人们面前的又一课题。

  “如何保证一方面经济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另一方面又海碧天蓝水清?”马德毅说,二者之间有一定矛盾,但矛盾可以化解。“我国目前环境成本太低,这是污染迟迟得不到遏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整个渤海的基础水文条件的改变不容忽视。渤海是个浅海,受辽河、海河、黄河三大流域的支配,这三大水域在自然演变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渤海独特的自然环境,黄海、东海经济鱼类的孵化和育幼场基本在渤海。但由于各种人为原因,三大河口向渤海输入的淡水流通量越来越少,导致渤海盐度升高、自然系统发生较大变化,使鱼类、虾类的洄游产卵、育幼受到影响。

  第三,渤海的过度捕捞,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生态问题。“现在渤海除了海蜇、毛虾这些较低营养级的海产品能够形成鱼汛外,其他经济鱼类基本没有鱼汛了。”马德毅告诉记者,多年前渤海的带鱼、对虾是享誉国内外的海产品,而今它们鲜有在人们的餐桌上露面。 “目前这三个问题正在逐一解决,但如果不能保证渤海几大淡水河口的生态蓄水,渤海恢复原有生态环境很难。”马德毅说,对某个物种而言,也许已经稀少到难以恢复到一个大的种群的可能,并将退出历史舞台。如果从现在做起,停止渤海污染,使渤海日见清、月见净,渤海主要生态系统的恢复可能用不了一百年。而渤海水交换的能力很弱,污染物的本身存在可能会超过一百年。

  据透露,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

财政部、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等九部委以及环渤海三省一市发起制定的《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已经完成初稿,征求意见告一段落,目前正在报批阶段。专家预计,该规划的正式出台,对渤海的环保形势、渤海水体质量的提高将有重要影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