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现植物国宝高寒水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 10:15 上海青年报 | ||||||||||
本报讯 记者昨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DavidE·Boufford博士率领的中美联合科考队最近在四川白玉县境内高原湿地考察时,发现了一种分布区极为狭窄、有“植物国宝”之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高寒水韭。近年来,科学家们仅在四川九龙、白玉以及云南香格里拉等三个地方发现过这种“国宝级”植物。
什么是“高寒水韭”呢?科考队成员之一、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博士研究生朱卫东昨日告诉记者,“水韭”是原始的水生蕨类植物,中国境内分布有4种,即中华水韭、云贵水韭、台湾水韭和高寒水韭。1987年,水韭属植物被列入该年修订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一)》。1999年,4种中国水韭属植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定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高寒水韭是其中最珍稀的一类。标本文献记载,高寒水韭生长在海拔3000~4400米左右的高山湿地、湖泊、沼泽、草甸,在中国只有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及西南部有分布。近年来由于高原湿地面积逐渐减少和退化,高寒水韭生长环境破坏严重,濒临灭绝,是名副其实的“植物国宝”。 水韭与韭菜有何不同?朱卫东博士笑言:“两者都带‘韭’字,外形也相近,但水韭是低等蕨类植物,韭菜却是高等种子植物,扯不到一块去。” 发现高寒水韭的意义究竟何在?“的确,高寒水韭与普通大众没有直接关系,但研究物种的起源和演化,是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科技战略层面的需要。” 《成都商报》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