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寻找白鳍豚科考路线及方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 20:50 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12月13日电 (记者 沈翀) 以寻找白鳍豚为重要目的的“2006年长江豚类考察”行动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和瑞士白鳍豚保护基金会联合组织,考察队员主要由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和瑞士等六国鲸类专家组成,分成目视观察组、声学监测组和水质采样组,主要对宜昌至上海长江干流江段淡水豚状况进行了往返监测,并沿江采集了水样进行分析,往返考察距离3336千米。

  该次考察使用了两艘大型机动船即中国科学院唯一的一艘内河考察船“科考1号”和新螺段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执法船“洪湖号”。为评估濒危的白鳍豚和长江江豚的种群现状以及它们的栖息地情况,科考进行了截线抽样法考察,声学考察和系统的水样、泥样采集考察工作。

  根据截线抽样法,科考路线覆盖了白鳍豚在长江中的整个历史分布范围,即从葛洲坝到长江三角洲的整个区域。在考察进行过程中,两艘船之间前后间隔一小时的航程,一艘靠南岸航行,一艘靠北岸航行,两船距各自岸边约300米的距离。在到达宜昌与上海时分别转向对岸,确保每艘考察船都能够独立地覆盖整个考察区域。船速保持在每小时15公里。

  记者看到,目视观察平台设在距水面约5米高的两船船顶,前排由3名观察员手持小型望远镜不间断地对江面进行监视,后排由训练有素的观察员使用专门从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与海洋研究所管理局引进的高倍望远镜同时进行监视,这种高倍望远镜是首次在长江淡水豚考察中使用。

  声学监测则主要采用两套系统。一套用于实时监测白鳍豚的低频“哨叫声”;另一套“数据记录仪”系统用于记录江豚和白鳍豚的回声定位信号的发声事件,记录结果可以用于计算动物的头数和距离。

  总体来讲,声学的结果跟目视观察的结果非常吻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