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乐亭县沿海考古发掘见证“沧海桑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 11:16 新华网 | ||
新华网石家庄12月11日电(记者曹国厂)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在乐亭县沿海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这个沿海大县的临海区域在辽代以前长期受大规模海水侵袭,没有人类活动的迹象,这说明当地经历了“沧海桑田”的演变。 为配合河北省的沿海高速公路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织人员对秦皇岛至冀津界段高速公路所涉及区域进行勘探、发掘。勘探文物点17处,时代从辽金到明清时期。 其中,乐亭县前炕各庄墓群共发掘9座墓葬,其随葬品辽代特征鲜明,都是当时流行的火葬,但墓室中出现简单的仿木结构倚柱,表明受到中原地区葬俗的一定影响。 这些墓葬开挖于深厚的第3层含海生介壳动物沉积层,经钻探得知这一地层在乐亭临海区域广泛分布,表明这一区域辽代以前长期受到大规模的海水侵袭;并且调查这一区域没有发现西汉末期至隋唐时期古文化遗存,说明这个地方辽代以前长期没有人类活动。 据《河北省海洋志》记载,在距今1500年后,由于滦河泥沙量增加较快,改道频繁,乐亭一带造陆作用加快,逐渐由海洋变为陆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