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从关怀动物与动物福利谈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6日 05:48 《生命世界》

  □ 撰文 / 祖述宪

  人类总是谈论幸福,追求幸福,似乎幸福从来都只属于人类。事实上绝大多数动物也能够感受幸福,只不过幸福对它们来说往往更简单也更直接。例如,对于我们的宠物,幸福就是一顿美餐,一个舒适的小窝,甚至是人类不经意的爱抚。

  生理学和动物行为学早已证明,动物决不是机器,和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有复杂的神经系统,它们具备感知痛苦和快乐能力的生理基础。幸福与痛苦总是如影随行,如果动物表现出痛苦,那么它们的幸福自然也就无从谈起。细心观察过动物的人,都会见过它们或是痛苦或是快乐的表情,特别是那些与人类相近的哺乳动物,甚至鸟类。在疼痛时它们会表现出翻滚、面部抽动、呻吟、号叫乃至哀鸣,同时企图逃避引起疼痛的外在来源,以及对可能重复出现疼痛所表现出的恐惧。而在感觉幸福时,动物们通常会比较放松,欢快和愉悦。虽然无法用语言与人类交流,但动物的表现和行为都可以反映它们情绪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主管动物基本冲动、情绪和感觉的中枢——间脑相当发达,与人类的十分相似,因此它们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机制与人类也基本相同。从进化的角度,动物对疼痛的感知可能比对幸福的感知更重要,因为疼痛可以使动物避开伤害,增加它们生存的机会。所以,哺乳动物对疼痛的感知甚至比人类还要敏锐。

  动物既然和人类一样能够感受痛苦和幸福,人类就必须尽可能减少它们不必要的痛苦,使它们生活地更加幸福。世界性的关怀动物和动物福利运动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文明。尊重生命,善待动物的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尊崇。人们所关心的动物已不仅仅是那些对维护生态系统有价值的野生动物或可爱的伴侣动物(宠物),而且也包括饲养场的食用动物、实验动物,乃至所有的动物。为家养动物提供适合它们习性的生活条件,保障它们的福利,在工业化国家已经家喻户晓,并有各种法律加以保证。关注动物的民间组织发展迅速,全世界现在已有15000多个。如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动物发生重大的自然灾难,就会有许多动物组织伸出援助之手;一个地区的动物遭受严重虐待或杀害,就会有些组织和个人发出抗议和谴责的声音。在许多国家里,这些力量甚至会对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交往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动物产品贸易的法规中与动物福利有关的内容正在增加,在很多方面对经济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如同印度的社会思想家圣雄甘地所说:“从一个国家对待动物的态度,可以判断这个国家及其道德是否伟大与崇高。”自从1989年我国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野生动物已经逐渐变成社会大众的行动。但是,动物福利在我国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观念,需要在我国进行宣传教育,让社会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为什么要关怀动物?(小标题)

  同情和怜悯是人性的组成部分,我们中国人对痛苦的关怀和恻隐之心,不逊于任何其他民族。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思想家孟子就表达了对动物被屠宰的怜悯:“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段经典名言已成为表达我们对动物同情的常见用语。

  但是,关怀动物如今已经超越了这种单纯的同情和怜悯,不再是人对动物的恩赐。而是人类已经认识到,应该把动物(更准确地说是“非人类动物”)作为一个主体,平等地考虑它们的感受和利益,人道地对待它们;不虐待动物和为它们提供福利既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也是人类伦理或道德的诉求。过去人类中心的观点认为,人是世界的主宰,动物只是没有感觉的机器,就像钟表一样受机械原理的支配;它们既不能享受快乐,也不会感觉痛苦。因此,动物天生注定是人类的食物和奴役的工具。19世纪以来,达尔文的进化论用无可辩驳的证据表明,动物是人类的祖先,人类也是动物的一员,人类是由原始生物逐渐进化来的。

  除了能够感受疼痛,动物和人类一样还有心智。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达尔文根据大量的观察说明,哺乳动物乃至鸟类都有喜怒哀乐、恐惧、关爱和性爱。在“心理能力”方面,尽管动物与人差别较大,但存在某些共同的、程度不等的本能:各种情绪(怨恨、忌妒、同情和尊重)、好奇心、模仿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推理能力,乃至一定程度的使用工具的能力、抽象能力、自我意识、语言、审美感觉和神秘力量的信仰等。达尔文说:在低于人的动物身上可以发现,它们也有各种感觉、某些直觉、各式各样的情绪和才能,某动物在某些方面的才能甚至相当发达。有些方面也能通过遗传而得到一步一步的改进;把家养的狗和狼或豺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到这一点。高等动物特别是灵长类动物,不仅有恩爱情仇,甚至懂得欺骗和报复,有时还会揶揄或奚落对方。在心理方面,人和动物只有程度上的差别,而没有种类上的根本性差别。假如只有人才有心理能力,或者人的心理能力完全不同于动物,从进化的角度,我们就无法理解或说明人类的这些高度发达的能力是从哪里来的。

  尽管如此,人们总还是寻找理由,企图在人与动物之间划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能否制造、使用工具和语言,曾经是区分人类与动物根本不同的重要理由。珍•古道尔等发现,黑猩猩会把细的树枝上的叶子扯掉,用来钓蚁巢里的白蚁吃。动物园的黑猩猩还会搞恶作剧,在地面的木屑上撒尿,把它做成“雪球”样的东西,投向参观者。科学研究已经证明,黑猩猩是动物中利用工具的能手。它们可以学会聋哑人的手语或以语言的方式操作符号或手语,一只叫沃休的黑猩猩已经掌握了一百多个手语动作,并且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其能力已经达到一个2岁婴儿的水平。它们学会的语言已经达到人类语言的某些标准。灵长类动物的行为研究证明,它们也和人一样,具有一套宽恕的模式,可以促使冲突的双方重归于好,创造和平。所以,著名的美国天文学家和作家卡尔·萨根说:“如果黑猩猩有意识,如果它们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难道它们就没有至今我们称之为“人权”的东西吗?到底一个黑猩猩要聪明到什么程度,我们杀死它才算谋杀?”

  其实不仅哺乳动物,鸟类甚至无脊椎动物都能够利用某些物件作为工具。例如:松鼠会朝附近的蛇投掷沙子,吓唬它离开。海獭可以从水底捡起石头,然后浮出水面,用石头敲开贝壳取食。雌性胡蜂在地下挖掘管状的长洞,把捕获的食物藏在洞里,有时还用嘴叼来一块小石头把洞口夯实,并且检查洞口是否堵严实了。这些动物虽然没有类似人的发声语言,但它们也各有相互交流的语言工具。一项实验证明,海豚就具有惊人的理解动作和声音语言的能力,例如它们能理解包含4个词的句子,可以执行“冲浪板/右侧/运送/圆盘”这些词语所传达的命令,把一个位于右侧的圆盘运送到冲浪板上去。蜜蜂的交流能力是最为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冯•弗利希的研究发现:工蜂在发现新的食物源后,通过一些特别的舞蹈来指明食物的位置,引导其他蜜蜂飞到那里;这种舞蹈因食物距蜂巢的远近而有差别。所以,现代动物行为学家认为,动物和人类一样也存在意识和思想能力。

  然而,平等和人道对待动物,并仅仅因为动物拥有思维能力,而且还因为它们与人一样能够感受痛苦和幸福。其实,这也是人类平等的基础。不管是先天还是环境造成的体格或智力上的差别,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平等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正常的人都能感受痛苦和幸福。因此,如果否定人类应当平等地考虑动物的利益,那么人类平等也就失去了逻辑的根据。不平等地对待动物,称为动物歧视,或物种歧视。

  无可否认,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智慧和潜能的生命。但人类也是动物大家庭的一员,与非人类动物同处在一棵进化树上。我们应该与非人类动物共享这个星球,而没有“主宰”其他动物的权利。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我们应当扩大关怀的范围,设身处地考虑动物的处境,善待动物,尊重生命,尽量减少动物不必要的痛苦。所以,爱因斯坦说:“我们的任务是一定要解放我们自己,这需要扩大我们同情的圈子,包容所有的生灵,拥抱美妙的大自然。”著名伦理学家彼得•辛格所著的《动物解放》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已经组织起来在为反对虐待动物和争取动物福利而行动了。

  动物福利——“五大自由”(小标题)

  要让动物获得幸福就一定要保障它们的福利。那么什么是动物福利呢?简单地说,就是对于依靠人生活的动物或由人饲养管理的动物,不论是宠物、动物园的观赏动物,还是食用的经济动物或实验动物,都要按照它们的生理和行为的需要,满足它们本能的生活条件,为动物提供“五项基本福利”(或称5个“F”或“五大自由”):第一,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保持健康和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使动物不受饥渴之苦。第二,提供适当的栖息场所或房舍,能够舒适地休息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第三,做好卫生防疫,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使动物不受疼痛、伤病之苦。第四,保证动物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食用动物的宰杀过程),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第五,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它们的正常的行为习性。例如,欧盟各国立法要求养鸡不用笼子,在没有完全取消笼养以前,鸡所占有的笼子空间要足够大。此外,要请兽医给宠物猫狗做去势或绝育手术,以避免因生育过多造成流浪动物的痛苦和社会问题,同时可以消除动物发情求偶而走失和和产生生殖器官的疾病;给因严重伤残痛苦的动物进行安乐死,也是动物福利的重要内容。

  如今,动物福利研究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动物福利的评价方法也是建立在生理学、病理学和行为学基础上的科学方法。在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首创动物福利学课程以后,欧美和澳大利亚的许多大学动物或兽医学院都相继仿效。1991年《动物福利》学术期刊创刊,以及1995年英国为执业兽医师首次开设动物福利学、伦理学和法学等硕士研究生课程,授予学位,都是动物福利事业上重要的事件。

  我们应当做些什么(小标题)

  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但这决不能成为我们放弃人道对待动物,实行动物福利的理由。爱护动物,也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做起:

  首先要向社会大众进行宣传教育,使人们建立动物福利的意识。例如教育青少年不虐待动物。反对和打击给肉用动物注水,抵制或不使用对治病无益的熊胆或其他动物“药品”,都是对动物和人有利而不需要花钱的事情。

  二是通过立法来保障动物福利,亟待一部动物保护法。当今不仅发达国家都有一套保护各种动物的法律系统和法律法规,而且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有保护动物的法律和法规。我国虽有《野生动物保护法》,但许多人保护动物的主旨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动物资源”。这种观念是很落后的。

  三是建立民间的动物保护组织。世界各国的民间动物组织在保护和救助动物,以及在消除流浪动物在大众心目中的负面印象方面,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些组织既是保护动物的中坚力量;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还承担着有关动物虐待的社会监督和执法的角色。

  动物虽然不能和我们交流,但是他们的眼神、动作也可以向我们传递它们的感情。动物们也有家庭、伴侣、孩子、朋友。他们一定有幸福、对喜悦,或者对痛苦、悲伤的感受。让我们关爱动物,让这些可爱的生灵尽可能幸福地生活。-

  作者简介 祖述宪,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学与社会医学教授,爱护环境与动物教育组负责人,《动物解放》译者。

  (特约编辑 孙全辉 责 编 窦利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