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大西线”设想的工程学硬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1日 14:41 经济观察报

  据《南方周末》报道,一本名为《西藏之水救中国》的“奇书”在中央一些部委与研究机构中广泛传阅。这本书由二炮政治部原创作室主任李伶历时17年跟踪采写而成。此书所描述的“大西线工程”,即过去的“朔天运河方案”,由民间水利学研究者郭开提出,其主要主张,是将西藏地区大量未经利用的水,借助堤坝拦截提升,通过人工运河,引流部分水源输入黄河水道,永解黄河断流之困,彻底解决中国华北和西北的干旱问题。

  这是一个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构想:在西藏雅鲁藏布江朔玛滩筑坝,引水筑坝串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拦住四条黄河的水量,从四川阿坝注入黄河,在注入口的拉家峡修建拉家峡大水库,先从水库分流出一条黄河的水量,利用黄河水道输水华北,解黄河沿岸及华北之渴,永解黄河断流之困;再从海拔相对较高的拉家峡水库向海拔略低的青海湖修筑一条大渠,让拉家峡60%的水自流入青海湖旁的淡水湖耳海。由于青海湖的海拔高于新疆的几大盆地、内蒙古草原等严重缺水地区,可在耳海边打通三条河道。一线北上内蒙,蓄水于中蒙边境的嗄顺诺尔湖,改造和灌溉巴丹吉林沙漠,使制造北京风沙的居延海变成水草茂盛的绿洲。另一线从哈密分流向西北进入准噶尔盆地,济水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地。第三条线向西,开一条通往塔里木的运河,改造和浇灌柴达木、塔里木盆地和罗布泊,使罗布泊从沙漠变回千年前的泽国,多少年后这里将夹岸胡杨,遍地牧场。

  《南方周末》记者是这样介绍“民间科学家”郭开的:“郭开满头银发,眉毛胡子都是白的。他给记者的名片上有诸多头衔:朔天运河大西线创始发起人、总设计师;著作家、教授、经济师;中华朔天运河筹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朔天咨询开发公司董事长。”

  据郭开介绍,自己曾随四野打过仗,在文革期间被关入牛棚,在牛棚的垃圾堆里发现了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的英文版《中国地理》,书中提出了西藏水系的“三大拐弯”理论。这让解放前在清华旁听水利专业课程的郭开产生了“朔天运河”奇特想法。

  实际上,郭开先生曾经与人携带着“朔天运河”工程示意图造访过本报编辑部,希望本报宣传、推广他的宏伟构想。我们以为,作为一个业余研究者,郭开先生以毕生精力不懈地推销自己的主张,忠勇可嘉,但他毕竟没有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正如现任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所说,其许多设想不切实际。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任何研究成果都必须遵循专业学术规范,而不应该通过媒体炒作或民间推销来迫使学术界认可。所以,我们没有对郭开先生作出任何承诺,只是留下了郭开先生的图纸。

  但是,据《南方周末》报道,“‘大西线工程’先后得到了118名将军的支持,其中有16名上将,17名中将”,“相似的经历与判断,使这一老将军群体成为大西线构想的最直接推动者”,“有军人背景的代表与委员成了两会中最积极的大西线工程提议者”。我们也注意到,最近仍有一些著名人士以国家战略安全为名力推大西线方案进入国家论证层面。显然,郭开先生的奇思妙想正在落地、生根,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技术性重大公共决策又将受到一次考验。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重温《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中的有关精神:“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有组织地广泛联系专家学者,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我们认为,如果仅仅因为“北方缺水,我们愧对老区”而上马“大西线工程”,显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而对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科学论证,是我国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本保证,也是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有力措施。

  ——编者

  秦晖/文

  随着改革开放时代我国国力的发展和北方环境危机、尤其是水资源危机的日益突出,各种战略性调水方案不断成为讨论的热点。近年来几度被报道、最近又经《南方周末》大幅介绍的“朔天运河”方案可以说是最为宏大的一个。

  我国历史上就被人称为“治水社会”,笔者虽不持此论,但治水问题在我国经常被“上纲上线”,成为远远超出工程范围的一种治国方略大讨论,也确实值得重视。这次讨论与近年来三峡、怒江诸争论一样被置于反思“现代性”、批判“发展主义”、国际上的“大坝论战”和人定胜天还是敬畏自然这类“宏大叙事”中。但是据介绍,关于朔天运河设想的讨论与此前治水讨论的阵营似乎相反,过去在三峡论战中支持兴建的水电主流派权威,如潘家铮、张光斗、钱正英等似乎都是“朔天运河”的反对派,而当年反对上三峡的黄万里、孙越崎等先生则据说是赞成“藏水东调”的。可见工程问题有其就事论事的必要,未必都要以“宏大叙事”的倾向划线。然而这种性质的工程又的确不是单纯的工程问题,它涉及国家发展与环境生态等诸多方面,同时更作为典型的技术性重大公共决策涉及深刻的体制性问题。所有这些层次的问题都远不是只有少数精英才关心的。这也是上至最高层下至广大读者都关注此事的理由。

  笔者与郭开先生一样并非水电专业人士,由于当年在农村参加过多次“小水电”建设,也一直有这方面的业余兴趣。郭开先生的报国之心、求索之志和他对我国水资源危机的深刻忧患意识令人钦佩,但他的主张我不赞成。我认为水电之类的争论首先应就事论事,并不认同那种从意识形态化的“反坝主义”出发否定一切大工程的倾向,中国日益严重的

水危机也许确实无法回避调水问题,但像“朔天运河”这样的设想显然并不可行。

  从“炸开喜马拉雅山”谈起

  长期以来人们有种种“改造自然”的设想,我并不认为如今时兴“敬畏自然”了就可以一概嘲笑这些设想,乃至一概贬之为“科学主义僭妄”。但在我们的土壤上的确有一些奇想比较糟糕,这与其说是因为它们的“科学主义”,毋宁说恰恰是因为它们太过浪漫,太不“科学”。

  例如有人说,西藏高寒和西北干旱都是因为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所以如果能够用核爆炸在喜马拉雅山中炸开一个缺口,就可以放进暖湿气流,变西藏为江南,乃至改变西北的干旱。其实此说之不经,还不在于“炸开喜马拉雅”是否可能。真正的问题是:即便炸开了又怎么样呢?

  我们要明白一个常识:喜马拉雅山虽然是世界最高的山脉,但也是最“年轻”的山脉之一,它由“晚近”地质年代欧亚板块与南亚板块碰撞而成,其“造山运动”迄今并未停止。然而其成山之前原已有了许多南北流向的河流。这些河流在山脉隆起的漫长过程中也在向下侵蚀切割,其切割速度在许多地段超过山脉隆起速度,于是便形成这条山脉的一个奇怪特征:它虽然高耸入云终年积雪,却不是宏观地理上的分水岭。山北的河流穿过山体中切割出来的一道道峡谷流向山南是屡见不鲜的。著名的如马甲藏布-格尔纳利河、朋曲-阿润河、朗钦藏布-萨特莱杰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后者切割出来的即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等。

  这就是说:喜马拉雅山并非一堵连续的墙,它现在就有许多缺口,那么,你就是多炸出来一个缺口又能怎样呢?要知道“暖湿气流”并非一条河,仅仅几个“缺口”是放不进多少的,除非你把整条喜马拉雅山脉都铲平!

  ——其实就是真铲平了又如何?且不说暖湿气流的宏观走向主要受我们至今对其运动机制了解不多的全球大气环流系统支配,绝非仅仅由地势所左右,即使仅就地势而言,阻挡暖湿气流的也绝非仅仅喜马拉雅一道山脉,平均海拔达四千多米的西藏高原本身就阻挡了从海拔百米以下平原吹来的湿润空气。你能把整个西藏高原铲平吗?要知道所谓暖湿气流翻不过高山,并不是说空气真的就过不去,而是说热带低处的空气在向高寒处运动时会遇冷降温,凝云为雨而落地,使空气中的水汽在迎风面就被大量消耗,使翻过山的空气变得干冷。而发生这种过程并不需要七八千米的高山。我们知道从恒河平原到青藏高原的过渡带上有一条世界之最的高降雨带,世界雨都乞拉朋齐、中国雨都(现为印控区)巴昔卡都在这一地带。而这一地带从海拔千米以下开始,到三四千米就已结束,换言之,“暖湿气流”上升到这一高度早已不暖也不湿了。因此只要西藏高原不降低,有无喜马拉雅山她都不可能变成“江南”。倒是喜马拉雅的高山积雪与冰川培育了包括雅鲁藏布江在内的西藏诸水,若真铲平了喜马拉雅,只怕是“暖湿气流”没进来多少,西藏诸水倒干枯了,那时就不是什么西藏江南,而是西藏大沙漠了!

  可见许多“改造大自然”的奇想,是经不起推敲的。

 [1] [2] [3] [下一页]

本文导航:
·“大西线”设想的工程学硬伤
·“大西线”设想的工程学硬伤(2)
·“大西线”设想的工程学硬伤(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4,500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