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时代周刊》:亚洲,下一轮科学革命发源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 13:50 大洋网-广州日报

  美国《时代周刊》最近的一篇封面文章认为,由于人才、雄心和大量的资金投入,亚洲正在引领新的科学革命潮流。它预言,亚洲有望成为“新一轮科学革命的发源地”。文章对新加坡和中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认为新加坡是亚洲科学革命的“试管婴儿”,而中国则是这一革命的“活力少年”。

  文章指出,经济飞速发展导致人们对科学发展速度的过高期望,亚洲科学家在科学研
究活动中显得有些急功近利,以至于学术造假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文章认为,学术造假已经成为亚洲科学革命的最大绊脚石。

  专题文字:赵海建

  本报综合报道 我们都知道,亚洲有着悠久而辉煌的科学史——这里是纸、罗盘、火药甚至是阿拉伯数字的诞生地。在人类文明的最初几个千年当中,没有哪个地方可与亚洲相比。

  亚洲正努力追赶

  然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亚洲在科学发展上的步伐开始落后于西方。与此同时,西方在科学上开始“觉醒”。从当初的工业革命到今天的太空技术革命,西方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先进科学的代名词。

  如今,亚洲国家正努力挽回失去的时间,他们已不再满足于生产无穷无尽的圣诞节装饰品以及电脑硬件产品。

  为实现科学梦想,亚洲国家史无前例地在科学研究上投入了大量政府资金:仅仅在1995年至2005年的10年间,中国在产品研究与开发(R&D)上的投入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就翻了一番。在巨大资金投入的吸引下,一大批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从西方来到了亚洲。

  而在西方国家,政府对产品研究与开发上的投入许多年来几乎没有什么提高,有些国家甚至减少了资金投入。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美国政府用于基础学科和工程学科研究的经费日益减少,其所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2003年甚至仅为0.05%。

  亚洲引来了“金凤凰”

  去年刚刚去世的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里查德·斯马里曾经预测,到2010年的时候,90%以上的拥有理工科学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将生活在亚洲。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亚洲正在将年轻的科学家作为吸引对象,因为这些人在未来将会有巨大的创造发明能力。印度人西·库马尔去年刚从美国芝加哥回到印度的班加罗尔,他在那里创建了一个生物科学风险投资基金。

  他说:“亚洲正在成为下一波科学革命的发源地。只要看看美国的那些实力超强的企业,你就会发现,有一半以上员工都来自亚洲。现在,人们都陆续开始回家了,带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这足以促发一场新科学革命。”

  西方企业间接推动

  亚洲国家科学发展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外国企业的采购活动。在印度,几乎每周都会有一家生物技术风险基金会诞生。对于印度来说,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科学发展策略,这样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来培养自己的科学家。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科研基地,”印度女首富、百康公司的执行主席基兰·梅佐达·肖说,“但对于我们来说,促进科学革新的最佳途径首先是寻找合作伙伴。”百康在研制口服胰岛素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它起初与美国公司进行合作,后来慢慢地就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进行研究。所有的迹象表明,为了节约研制成本,正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将资金投往亚洲。

  最大绊脚石:学术造假

  虽然亚洲的科学发展形势值得人们去津津乐道,但是仍然有三个字让亚洲人感觉不那么舒服,那就是“黄禹锡”。当黄禹锡在2004年宣布成功克隆出人类胚胎

干细胞的时候,他被视为亚洲科学革命的先驱。事实证明,黄禹锡成了学术造假的带头人。

  黄禹锡学术造假的风波给许多亚洲科研人员蒙上了心理阴影,更重要的是,对于亚洲科学发展来说,与黄禹锡案件类似的学术造假将可能构成一个致命的打击。

  一名从德国回到亚洲的研究人员说:“许多亚洲科学家显得有些急功近利。然而,自然科学的成就并不能在匆忙之中取得,你必须一步一步地来。”因为急功近利,许多亚洲科学家甚至冒险走上了违法的道路。

  急功近利行不通

  据调查,有相当多的亚洲科学家承认曾经付费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自己的论文,还有一部分人承认自己抄袭了别人的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由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在许多亚洲国家,关于科学发展的圣洁观念正在受到侵蚀。如果一个科学家知道自己的研究成果一旦进入商业领域就会被窃取,谁还会许多年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基础科学的研究呢?

  亚洲新技术革命的两大重镇

  中国

  科学革命的“活力少年”

  中国政府今年2月份曾经宣布,从现在起到2010年的几年时间内,将每年在产品研究与开发上拨款294亿美元。这些资金将主要投在那些能够带来长期效果的科学领域内,其中一部分资金还将用于支持新兴课题(如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工程)以及那些在西方进展不顺利的课题(如干细胞研究和农产品改良等)的研究。

  2004年,中国自己培养了20万博士,而在2001年的时候,还只有1.2万博士从高校里毕业。政府还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来促进科学的发展,包括在全国大约100所科学园区里实行免税政策等。通过各种措施,中国吸引了大量的

留学人员回国。如今,在中国的各大高校以及研究机构中,“海龟”就占了81%以上。

  对人才的聚揽促进了中国科学的飞速发展。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中国的归国人员在大米、蚕、鸡以及猪的基因的研究上取得的成果已经超过了他们在美国和日本的同行。

  如今,在全世界750家大型跨国企业当中,绝大多数已经在中国建立了产品研究和开发中心,这些研发中心一般都是由“海龟”们主持活动。这些研发中心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研突破,其中包括微软公司的网络搜索技术和摩托罗拉手机的摄像和图片数据传送技术。中国已经取得了如此众多的科学突破,以至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北京设立了分支机构。

  新加坡

  科学革命的“试管婴儿”

  2000年新加坡政府划拨了一块面积为200公顷的土地,新加坡人在这块土地上建起了举世闻名的新加坡科学园,他们希望以此来促进本国的科学发展。

  许多世界闻名的科研人员都被吸引过来了,这其中甚至包括那些对此抱有怀疑态度的人。在仅仅3年的时间里,这里就建起了一个规模巨大的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有54项专利产品从这里诞生,其中包括人造骨髓和“非典”的检测设备。

  上个月,新加坡“生物城邦”生物科技园区已经交付使用,这个园区包括7个生物医学中心,配备了最新的高科技设备以及专养实验鼠的地下设施。现在,新加坡政府正在该园区建立干细胞库。

  除此之外,新加坡派遣了大约500名理工科学生到国外去攻读学位,政府为每位留学生提供了38万美元的资助。对于这个只有440万人口的国家来说,仅仅依靠自己的科技人才已经很难满足发展的需要。为此,新加坡吸引了一些世界顶尖的科学家,这其中包括来自美国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悉尼·布雷内以及美国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主任刘德斌博士。大卫·莱因是英国癌症研究领域的带头人,他在2004年从英国敦提大学来到新加坡,目前在新加坡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供职。他说:“人们正在排队等着来这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