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实践八号育种卫星升空 种子回收后择优推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0日 09:28 北京娱乐信报

  视频:我国实践八号育种卫星发射成功

  据新华社电9日15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实践八号”育种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卫星主要用于航天育种试验和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航天育种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卫星上装载了粮、棉、油、蔬菜、林果
花卉等9大类2000余份约215公斤农作物种子和菌种,搭载数量和种类是我国自1987年开展航天育种研究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种子回收后,农业部将组织农业科研单位进行育种筛选,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的优异新品种,并进行推广。

  卫星上还装载了用于探测空间环境辐射、微重力和地磁场等空间环境要素的多项装置,将开展空间环境要素诱变育种的对比研究,获得的数据还将用于探索地面装置模拟空间环境因素的途径,研究各种空间环境因素的生物效应与作用机理。

  此外,卫星还将进行其他多项搭载科学试验。

  运载

火箭和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分别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0次飞行,也是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48次获得成功。

  【相关链接】食用“太空菜”绝对安全

  据新华社电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刘录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通过航天育种培育出来的粮食和蔬菜,人类食用没有任何危险。

  对航天育种不了解的人往往会对“太空食品”的食用安全产生疑虑。

  刘录祥解释说,植物种子在自然状态也发生基因变异,只是这个过程十分缓慢,变异频率极低。没有基因自然变异也就没有生物进化,人类自古以来就对这种自然变异加以选择和利用,种植出更加丰产和味美的作物。

  长期从事航天育种研究的刘录祥介绍说,航天育种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空间环境条件加速生物体的变异,没有导入任何其他新基因,从本质上与自然变异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人为地加快了其自然变异的频率。

  经过太空飞行的种子经各种专业检测,没有发现增加任何放射性,即使直接食用也没有危险。刘录祥说,更何况,种子并不是返回地面直接食用,而是通过科学家的种植和研究,选出有益变异进行推广种植,然后才能走上人们的餐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700,000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