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三成彩陶文物褪色日趋严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 15:27 三秦都市报

  本报讯(记者 赵争耀 实习生 韩文文)9月5日,记者从文物部门获悉,经过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家为期3个月的调查发现,虽然关中地区彩绘类陶质文物多达16402件,然而令人忧心的是,文物胎体保存基本完好的占50%,保存不佳的占41%,彩绘保存状况中中度受损的占了一半,有23%彩绘达到了濒危的状况。

  “我省彩陶‘家底’殷实,然而保存现状和保存环境令人堪忧,将近三分之一的彩
陶达到了濒危的状况。”专家认为,我省万余件陶质文物保护正面临着五大严峻问题。一是彩绘文物自出土或收藏后一直没有对其进行专业性保护。彩绘起翘、脱落、掉粉、褪色现象日趋严重,起取、运输、包装过程中对彩绘器物造成物理性损害,文物胎体已有酥粉、风化痕迹,部分器物甚至形成断裂、缺损、成片掉渣现象,亟待保护修复处理。二是彩绘文物保存环境不佳,文物库房设施简陋。多数文物集中放置于木架或地上,摆放拥挤,取放不便,大多数文物未进行装箱、装囊保存。现在这些库房只能满足对文物的存放,无法监测及控制粉尘、温度、湿度、光线、照度等严重影响彩绘文物的因素。三是专业保护修复人员的匮乏。据统计,关中32家文博单位中专业从事保护修复的人员不足60人,且90%集中在地市级文博单位,县级博物馆、文管所大多缺乏经过专业培训的修复人员。在考古发掘现场抢救性保护修复时则因人员匮乏而常常束手无策,以至于彩绘文物在出土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因此失去了及时保护的时机。四是大多文物保存单位缺乏相对独立的文物修复室、实验室及文物修复专业仪器设备。五是文物保护修复经费严重不足。限于经费投入匮乏,加之人员的缺失,各县级博物馆、文管所无力实施濒危文物的保护修复,这是长期以来在文博界形成的痼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