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智能1号成功“轻吻”月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 10:57 解放日报 | ||||||||||
本报布鲁塞尔9月3日电(驻欧记者 窦德龙)欧洲时间3日清晨,月球表面出现的一次小闪光令欧洲人激动不已,因为这不但显示了“智能1号”按预定计划成功“撞月”,更宣告了欧洲航天局历时3年多的探月计划终于成功结束。 欧洲航天局3日发布新闻公报说:“今天一大早,一小片闪光照亮了月球表面,‘智能1号’击中月球‘卓越湖’区域。”据测算,撞击点位于月球南纬34.4度、西经46.2度,
当时身在德国达姆施塔特任务控制中心的科学家戴特里夫·科斯切尼描述了当时那扣人心弦的几秒钟:“突然我们失去了探测器的信号,我们能知道的是撞击的确发生了。”撞击发生数分钟后,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出现了撞击发生时的实况图像,图中由撞击溅出的火花十分明亮。预计月球表面被撞出的坑宽为5到10米,深约1米,仅相当于一个2公斤重的陨石撞出的“伤痕”,不会给月球造成任何大的影响。 9月2日,欧洲航天局曾发布消息说,地面控制人员将“智能1号”探测器的轨道紧急提升了近600米。因为根据专家们的反复测算,如果不进行轨道调整,“智能1号”有可能撞上一个陨石坑1.5公里高的边缘部位。而如果因此将撞击提前5小时,科学家将很难甚至观测不到撞击所溅起的岩石尘埃等月球表面物质,而科学家此前为此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轨道调整从格林尼治时间9月1日23时(北京时间9月2日7时)开始,整个过程持续约3个小时。欧洲航天局的官员说:“我们感到很有压力。”幸好,调整过程很顺利,遭此虚惊后,欧洲的第一次“撞月”大戏还是成功上演了。 从南非到爱尔兰,从南美洲到夏威夷,全世界的科学家和大部分地方的天文爱好者都成功地观测到了这次“撞月”奇观。更重要的是通过观测能够进一步收集到“撞月”过程中的各项科学数据,以及深入研究“撞月”迸出的月球尘埃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欧洲航天局高级研究员、参与“智能1号”计划的科学家贝尔纳·弗因教授说,“‘智能1号’带给我们的科学数据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并将在未来数月甚至数年中被深入研究。同时,正值月球探索再次成为世界热点之时,‘智能1号’的成功无疑为月球科学作出了一次珍贵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