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太阳系行星族谱面临调整专题 > 正文

陈向阳:“冥王星出局”是推进科普的好时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 10:55 解放日报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8月24日在布拉格通过关于太阳系行星的新定义,决定冥王星将不再被定义为“行星”,冥王星被“驱逐”出了行星家族。这是人类探索天文科学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反映了近几十年来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取得了质的飞跃。冥王星的“出局”,不只是一个“星”的归属问题,它既是天文科学进程中的一个突破,也是人类对科学发展基本规律认识的新丰富。抓住“冥王星出局”这一时机,推进公众的科学普及工作,无疑是积极明智之举。

  公众不仅有权知道科学家从事的工作,而且有权了解科学家的行为和科研成果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冥王星出局”的“来龙去脉”,应当让公众了解。宇宙天体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这是已被现代科学证明了的科学真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公众对生存环境的善待、对子孙后代生存环境的关注、对人类未来发展的责任感,还是远远不够。其中最关键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的眼界不够宽广。冥王星为什么“出局”?行星是什么,它最新的标准有哪些?把这些科学常识向公众普及了,可以让人们通过对天文科学产生兴趣,激起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激起对科学精神的追求。

  “冥王星出局”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科普契机,也带来了对科普的反思。科普的重点对象是青少年,通过科普多方位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战略任务。现在,我们所担忧的一些违反科学的东西在青少年中不知不觉地传播着。比如,近年来流行的星相占卜,以及娱乐泛滥的戏说历史的电视剧,种种违背科学的东西,在青少年中很有市场。究其原因,当然有学生课业负担重,心理压力大,需要释放的渠道,对他们来说占卜和娱乐恰恰能使人获得情绪的暂时解脱和愉悦。但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高质量的科普项目相对贫乏。事实上,科学普及的好坏,不在于馆舍建设得有多堂皇,而在于其中的内涵有多丰富,采取什么有效的方法,青少年能从中接触到多少科学知识,又能接触或开窍到什么程度。如果青少年花很少的钱,甚至不花钱,就能在娱乐中体会、触摸科学,这样的普及内容和方式不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吗?

  众所周知,从19世纪到20世纪,是个科学发现与发明频出的时代,但这与当时传媒对科学知识的传播、科学精神的推崇是分不开的。当时,一些面向青少年的传媒都把普及科学知识当作重要内容。美国最早的青少年杂志、当时达到该国周刊一流发行量的《青年之友》致力于介绍科技知识;而我国最早由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少年》杂志,每期也有这方面图文并茂的好文章。一个社会、一个家庭,如果把科学知识普及当成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的重要部分,我们的下一代就会从内心培养起对探寻真知的好奇和热情。有热爱科学的青少年,才有未来尊重科学的公民,才有民族的希望!

  “冥王星出局”是我们深化科普工作理念的机会。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需要依靠全体劳动者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需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需要让科学技术广泛造福于人民,同时也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借助“冥王星出局”带给我们的推动科普的机会,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作者:陈向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