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欧洲SMART-1号探测器撞击月球专题 > 正文

南方日报:智能1号今日撞月 公众有望睹奇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 13:53 南方日报

  欧洲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预定于9月3日撞击月球。那么,这次撞击会伤害到月球吗?欧洲航天局专门就此发布材料解释说,这次撞击是有史以来各类人造探测器撞击月球中“最温柔的一击”,并不会伤到月球。

  “撞月”不会伤害月球

  1959年,苏联研制的“月球2号”在飞行33小时后抵达月球,但在着陆时坠毁。这是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人造探测器。此后,陆续有多个人造探测器以各种方式撞击月球。与此前发生的各类人造探测器“撞月”相比,此次“智能1号”的撞击行动要“温柔”许多。

  根据预计,“智能1号”届时将以每秒2公里的速度撞向月球。而通常的自然天体撞击速度能达到每秒70公里。考虑到动能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智能1号”撞击的动能要小得多。

  虽然此次“撞月”尚不能完全排除“智能1号”撞到月表某处陡峭山崖上的可能性,但探测器更可能是以极小的角度“擦”着月球表面落下,如同跳高滑雪运动员着地那般。正常情况下,撞击发生时尽管探测器的速度会达到约每小时7000公里,但其垂直方向速度只有大约每小时70公里。

  撞击之后,探测器将在月表“滑行”一小段,并激起月表的岩石尘埃等,形成如同“蝴蝶翅膀”般的壮观景象。

  据估计,撞击可能在月表形成一个3米至10米方圆、深1米的坑。而此前,月球上早已经有超过10万个直径超过4公里的坑。此外,如今基本上每天都会有几个小天体撞击月球,撞击在月表形成的坑与“智能1号”撞击月表形成的坑大小差不多。

  “撞月”不会造成污染

  有关国际公约早已有明确规定,所有人造外空探测器应当保护各类天体免受污染,以保护可能存在的任何地外生命。此次由欧洲航天局导演的“撞月”大戏,自然也严格恪守了相关公约。

  组装“智能1号”及其搭载的各类探测仪器的材料,其包含的元素都是月球上原先就天然存在的。如铝和铁,它们在月球上的存在就比较普遍。而其他元素诸如氢、碳和氮等,虽然在月球上含量稀少,但是日常伴随着太阳风和彗星冰尘等,它们也都是以自然的方式存在于月球上。欧洲航天局称,从物质构成的角度来看,“‘智能1号’就如同一颗‘人造彗星’而已”。

  实际上,当撞击完成后,“智能1号”本身并不会“粉身碎骨”。由于探测器“撞月”时速度并不算很快,因此与之前的多起人造探测器“撞月”行动相比,“智能1号”不会形成大量碎片。探测器两个展开之后长约14米的

太阳能电池板将在撞击之前被烧毁,但探测器的主体部分有望在撞击后依然保持大体上的完好。

  “这一撞击行动并不会把月球表面当成一个垃圾场,留在那里的‘智能1号’将成为欧洲探索太空的一个里程碑,”欧洲航天局发布的材料如是说。

  “撞月”将终结“智能1号”

  尽管以“撞月”的方式结束“智能1号”探测器的使命似乎令人伤感,但欧洲航天局介绍说,“撞月”本身其实也是“智能1号”的一项探测任务。

  在探测器接近月球的过程中,其携带的摄像机将能够以“斜视”的角度拍摄某些月球表面区域的照片。而此前,人类只能获得相同区域的一些垂直角度拍摄的照片。因此,“智能1号”将使人类获得月球表面该区域的三维图像。此外,探测器携带的红外线及X射线分光计等设备也将有机会以前所未有的近距离视野对月球表面进行观测,获得宝贵数据。

  按计划,探测器最终将以大约1度的极小角度撞向月球,并在月球表面滑行一小段,从而溅起月球表面的岩石尘埃等,形成大约5公里宽的尘埃带,宛如“蝴蝶的翅膀”。而地球上的科学家届时将能借助高精度望远镜等观测设备对此进行观测。通过对“蝴蝶的翅膀”的形态和运动进行

光谱分析,科学家有望检测到一些原先在月球表面之下的物质。这一探测方法,与美国宇航局去年7月进行的“深度撞击”相同。

  综合新华社电

  新闻背景

  “智能1号”——欧洲人的骄傲

  新华社专电“智能1号”是欧洲人的骄傲。它实现了很多世界第一,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科学家提供了大量新的数据,为人类了解月球起源和探索宇宙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

  长期以来,尽管人类对月球进行了多次探索,但关于地球的这颗卫星还有许多问题没有答案。“智能1号”上装备了高清晰度微型摄像机、红外线及X射线分光计等最新探测设备,这些设备自月球轨道拍摄并传回了月球表面的2万多张图像,其清晰程度前所未有,X射线分光计也帮助科学家第一次获得了月球表面包括钙和镁在内的一些化学元素的含量数据。

  此外,过去所有的月球探测器都是在月球的赤道区域着陆,探测范围也往往局限在这些区域。而“智能1号”长时间环绕月球极地轨道飞行,绘制了月球表面的整体外貌图,其中包括过去人们缺乏了解的月球不可观测面和极地概貌。“智能1号”不但让科学界第一次发现月球极地与赤道区域的许多不同地质构造,也让人类第一次发现在接近月球北极存在一个“日不落”区域,这个区域甚至在冬季都始终有阳光照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