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申剑丽)昨晚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26届大会上,来自各国天文界权威代表投票通过联合会决议,今后原来九大行星中的冥王星将不再位于“行星”之列,而属于矮行星。
太阳系天体分三类
昨晚与会代表、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通过电话介绍,超过80%的代表投票同意更改最后草案,就行星和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定义达成共识。
最终决议把行星和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定义为三类,即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原九大行星除冥王星外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个行星依然被称为“行星”;在20世纪之后陆续发现的冥王星、谷神星、齐娜星被称为“矮行星”。
冥王星是不是大行星,几十年来天文学界一直存有争论,由于冥王星比地球甚至比最小的太阳系行星———水星都小很多,且旋转轨道为不规则的鸭蛋形“过山车”状,和其余八大行星近似圆轨道不一样,更多专家倾向于认为冥王星和其他八大行星不一样。
这次决议把彗星等不满足行星、矮行星定义的天体,暂时被称为“太阳系小天体”,包括绝大多数的太阳系小行星、绝大多数的海外天体其他小天体。
12行星草案未获通过
按照新定义,“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即便前两个条件满足,但还没有清空自身轨道附近区域的天体就不叫行星,而起新名字为“矮行星”;矮行星定义特别指出,矮行星也不是一颗卫星,故此前专家推测的冥王星卫星———卡戎星没有列进矮行星行列。
朱进介绍,在分决议草案中,还建议在八颗行星前面加上“经典”二字,以区别其他行星,该建议未获通过。
昨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等专家介绍,在决议最终通过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曾提出过将太阳系行星由9个升级为12个的草案,将谷神星、齐娜星和卡戎星也包括在行星行列,该草案同意率仅1/4,专家们辩论后又由联合会提出修改后的草案,以绝大多数票最终通过。
-对话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谈决议影响
天文教材将相应改变
新京报:是不是可以说通过这次决议,冥王星的级别就降低了?
朱进:应该是说把冥王星从行星的范畴拿出来了,不再属于行星的范畴。
新京报:在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发现冥王星后,九大行星的定义一直被众人接受,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会不会影响到大家的投票?
朱进:应该说会有一定因素,但大多数人还是从全面、理性的角度去考虑;去思考一个新的定义,便于百姓接受,也便于我们总结不断向人类涌来的新天文发现。
新京报:通过这次决议后,我们的教材等会不会改?
朱进:这次决议后,国际通行的说法、文本肯定会改,我们的教材、书籍等也会相应作改变。
太阳系天体最新分类
“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被称为“矮行星”,如冥王星。
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
-反应
科学战胜历史和文化
大多数天文学家表示欢迎,不少民众深感失望
与会的许多天文学家在24日投票结果出来后鼓掌表示欢迎。发现齐娜的美国天文学家麦克尔·布朗认为,将冥王星降级可能不会受到公众的欢迎,但是在科学上是正确的决定。布朗认为,行星新定义不应该将太阳系行星扩编,而是应该将冥王星降级。
北爱尔兰学者、中子星研究专家乔斯林·伯内尔也表示,希望那些对投票结果表示失望的人朝着好的方面看。
但正如麦克尔·布朗所言,不少民众都对冥王星被“驱逐”感到失望,他们已经习惯了有冥王星的太阳系,这已经成为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美国宇航局今年1月发射了“新地平线”号探测器,预计将在2015年到达冥王星附近。目前还不清楚冥王星的“降级”是否会对美国宇航局的探测计划带来影响。(马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