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水族馆诞生首条人工繁殖长尾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07:35 新闻晨报 | ||||||||||
□记者 郁文艳 实习生 忻晨 晨报讯 上海海洋水族馆内的一条长尾魟最近生下了一条小长尾魟,这个新出生的小家伙是该品种鱼在人工环境下繁殖成功的第一例。昨天,记者在海洋馆为母女俩特辟的一个水池旁看到,小长尾体长近2米,实属“超长宝宝”。而长尾妈妈由于产后贫血,略显疲惫,身体颜色变浅许多。
据了解,这条雌长尾魟原本和5条雄长尾一起生活在鲨鱼海湾里,去年7月,工作人员发现它的背部开始隆起。海洋馆专家告诉记者,长尾和人一样都是胎生,但人怀孕时是腹部隆起,而长尾魟则是背部隆起。今年4月,水族馆开始对背上驮着“小山”的长尾魟进行特别保护,把它转移到隔离池内,并模拟野生状态下的黑暗环境,帮助其生产。经过12个月的辛苦孕育,今年7月31日上午,工作人员发现水池里多了一个小家伙。 “从我们查到的资料来看,鱼一般一胎产5-10条小鱼,像这样一胎只生一条,个头又比普通鱼宝宝大几倍的实在很少见。”海洋馆水族总监施伟哲介绍说。 不过,产后的长尾妈妈稍显疲惫,体色呈淡灰色,而正常的成年长尾魟应是深棕色。“可能是产后贫血,我们会给它补充营养。”水族馆潜水组副主管徐志国表示。 据悉,长尾魟原产太平洋地区,是一种比较珍稀的鱼品种,一般生活在水深约100米以内的浅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