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行星有望扩军 符合新定义的行星达12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 05:15 北京晨报 | ||||||||||
晨报讯 (记者 王大鹏) 天文学家16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正式提交了有关行星定义的决议草案,这份草案如获通过,太阳系行星将扩充至12颗。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约3000名顶级天文学家参加了此次大会,其中包括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等60余位中国专家。 据悉,参加本次大会的天文学家将于24日就这一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如果决议草案
9大行星有望变12 太阳系“行星”定义面临颠覆命运 如果问一个小学生,“太阳系有几大行星?”他肯定会回答“九大行星”。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的老师就会告诉他这个答案是错误的。本月14日,包括60余位中国专家在内的约3000名世界顶级天文学家,正在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26届大会上,讨论“行星”的定义问题。他们将在24日以投票方式对太阳系行星的族谱进行表决,以确定地球究竟有几个“兄弟”。 新闻背景 九大行星诞生过程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注意到天上许多星星的相对位置是恒定不变的,但有5颗亮星却在众星之间不断地移动。因此人们把“动”的星星称为“行星”,并给行星各自起了名字,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这就是人们肉眼能看见的五大行星,中国古代统称它们为“五星”,再加上太阳、月亮总称为“七曜”。 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 1846年: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发现了海王星。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在海王星外发现了一颗新星。同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确定其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 这样,包括地球在内的9颗行星就构成了一个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系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以下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除了水星和金星之外,所有的行星都有卫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着数十万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行星,天文学家把这个区域称为小行星带。此外,太阳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彗星、流星以及稀薄的微尘粒和气体等。太阳以自己强大的引力将太阳系里的所有天体牢牢地吸引在它的周围,使它们不离不散、井然有序地绕自己旋转。同时,太阳又作为一颗普通恒星,带领它的成员,万古不息地绕银河系的中心运动。 晨报记者 王大鹏 记者 连线 正在讨论行星翻译标准 中国代表、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 近年来,太阳系边缘先后发现一些较大的天体,这给传统的行星定义带来冲击。为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专门成立了一个行星定义委员会,该委员会由7名天文学家、作家和历史学家组成。委员会经过长达两年多的讨论后,终于就新的行星定义达成一致,并向本次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提交了相关决议草案。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作为中国的代表正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开会,他告诉记者,这次会议的草案对行星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当记者问他如何定义“行星”这个概念时,他说这个问题影响比较大,一言难尽。 由于会议的语言是英语,如何把会议上各国达成共识的关于行星定义的国际标准翻译成中文可能会影响成千上万人。目前,他正在跟一个同事讨论,希望能给出最标准的翻译。未来,包括教科书、科普图书的出版单位在内都会以此为准。“今年9月1日出版的《天文爱好者》杂志将会刊登出确切的最终说法。” 前景展望 新定义就像个筐 李竞说:“现在有了新的定义,未来无论再发现第13、14颗行星,都不用在短期内再做修改了,可以直接往这个定义的‘筐’里装。” 现在提出了3颗天体的备选方案,并非一成不变。将来人类甚至可能在太阳系里发现几十甚至上百颗符合新标准的行星。 目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还有一份新行星备选名单,另有12颗天体“非常有可能”跻身为太阳系新行星。 此外,草案还有欠缺的地方,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只为“行星”或者“小型太阳系星体”给出一个下限。那些比木星大13倍的太阳系超级天体该归哪一类,还有待进一步讨论。 权威解读 九大行星要变12行星 12颗行星分三类,“直径论”成入围门槛 ●新定义:草案打破“大行星”观念 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竞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自从人类定义了太阳系存在“九大行星”的概念后,科学家们又陆续发现了一些天体,它们的大小有的与冥王星类似,有的甚至比冥王星还大,如果冥王星算是“第九大行星”,它们是否该算“第十大行星”、“第十一大行星”呢?如果继续发现了类似的天体,那么这个概念岂不是要不断被重新定义? 于是,科学家们提出了更改“大行星”定义的说法。“过去我们都讲太阳系九大行星,未来这个‘大’字应该被去掉。”李竞解释说,由于人们不断发现新星,它们不如前8个行星大,却跟冥王星相当,还能否被称作“大行星”一直争论颇多,而正是这个“大”字束缚了人们的观念。因此,李竞认为,有关行星定义的决议草案一旦通过,可以说是“天文学上的巨大进步”,是“人类认识太阳系的新的里程碑”。 “现在重新定义了‘行星’,不再使用‘大行星’的概念,这样行星的数量也就从9颗增加到了12颗。” ●新成员:太阳系将增三兄弟 除了原有的9颗行星外,太阳系行星家族将新增三个成员:“谷神星(Ceres)”、“卡戎(Charon)”和“2003UB313”。 李竞说,按照重新定义的行星标准——质量大于最小标准、通过自引力旋转能成为一个球型,直径大于800公里的天体才能称作“行星”。最后一条是晋级行星最直观的“门槛”。 “而意大利人1801年发现的谷神星直径952公里,超过了800公里的标准。”李竞说,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50万颗左右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过去人们不把它们当成“大行星”来处理。1801年1月,意大利天文学家在这些小行星中发现的谷神星也是这样的命运,“但它在小行星中排名第一,按照新定义,它应该属于‘行星’之一。” “卡戎”过去被认为是冥王星的卫星,它的直径有1200公里,相当于冥王星的一半大小。“但是与月亮围绕地球旋转不一样,卡戎和冥王星是互相绕转的双行星系统。” 编号为“2003UB313”的天体的发现者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布朗,他曾试图将其命名为“齐娜”,但未获国际公认。“它的直径比冥王星还大,并且有专家认为,在它外面有可能还存在像它这样的天体。” ●新分类:冥王星c面临降级命运 不过,这12颗行星的地位可能并不“平等”。李竞说,目前的观点是把这12颗行星分成三大类:一类是八大经典行星,它们质量大,旋转轨道与地球黄道基本在一个平面上。 另一类是类冥王星天体,一共有三颗——冥王星、卡戎和2003UB313,它们质量与八大经典行星比较起来都较小,都绕偏心率较大的椭圆轨道围绕太阳旋转,旋转一圈的周期都超过了200年。同时,它们旋转的轨道平面与黄道之间的交角很大,这些都是与经典行星截然不同的。这样一来,过去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就被降级成太阳系行星当中的“第二梯队”了。 还有属于“矮行星”的谷神星,它自成一派,与经典行星或类冥王星天体都不一样。 晨报记者 王大鹏 记者手记 宇宙研究“天外有天” 太阳系到底有几颗行星,它们如何分类?这或许不单纯是“客观”的科学问题,其中还包含了人们如何理解宇宙的“主观”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太阳系的看法不断被推翻、重来,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太阳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不但教科书要改,连科幻小说也不能再那么写了,太阳系究竟是什么样?人类或许永远都得不到最终的答案。 浩瀚的宇宙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每当观测到过去不为人知的天体时,人类都会惊叹“天外有天”,人类对太阳系对宇宙的知识库也随之不断更新。 但事实上,“天”还是那个“天”,宇宙还是那个宇宙,不是它有了什么变化,变化的是人们看待太阳系看待宇宙的观点,不变的却是人类永远探究太阳系、探究宇宙的追求。 王大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