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号安全降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 16:54 南方新闻网 | ||||||||||
“哥伦比亚”号失事后,航天飞机终于完成一次“伟大的任务” “发现”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17日上午9时14分(北京时间17日21时14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给为期13日的太空之旅画上了完美句号。 顺利降落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的直播画面显示,17日上午,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天气条件适宜降落。9时14分,“发现”号稳稳降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航天飞机专用跑道上。地面飞行控制中心目睹“发现”号平安回家,响起一片欢呼声。 这是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美国宇航局首次完成近乎完美的一次航天任务。 这也是近4年来,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迎接航天飞机降落。去年夏天因天气原因,“发现”号的着陆地点临时改到备用机场、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仅此改道一项,就要多花费NASA170万美元,因为着陆后还需要把航天飞机运回佛罗里达。 确保安全 当天是多云天气,以至“发现”号机长史蒂夫·林赛直到着陆前1分钟才看清跑道所在。 “欢迎‘发现’号返回,祝贺完成一项伟大的任务,”“发现”号停稳后,地面控制中心向林赛表示祝贺。“这确实是伟大的任务,一项真正伟大的任务,(我们)享受了进入(大气层)和着陆过程,”林赛回答说。 由于吸取了此前“哥伦比亚”号失事的教训,NASA这次对于“发现”号机翼及机首整流罩的隔热防护层格外关注。“发现”号宇航员14日和15日用装在机械臂上的传感装置对航天飞机表面做了扫描,并把图像数据传送回地面控制中心。NASA工程师对这些图像仔细研究后认为,隔热层没有在飞行中受损。尽管一个燃料箱出现慢速渗漏问题,但经过严格检查,地面控制中心向“发现”号返程亮起了绿灯。 新华社特稿 冯武勇 空间站将扩建 白天肉眼可见 随着“发现”号的成功,NASA准备重启已搁置3年的国际空间站扩建计划。为此,需要在2007年底前发射6架次的航天飞机。 “发现”号此次发射任务飞行主管保罗·希尔说,在国际空间站规划之初,设计人员就已经预见到,下面这一阶段的工作将是国际空间站建设过程中最为复杂和艰巨的任务。 受“哥伦比亚”号2003年2月失事影响,美国航天飞机一度全部停飞,国际空间站建设工作也因此被迫暂停。此后,航天飞机进行过2次发射,主要任务都是为空间站输送补给和测试新的安全措施。 由于美国已决定在2010年让所有航天飞机全部退役,因此计划中的航天飞机飞行任务仅剩下17次,其中15次要用于国际空间站建设。 根据计划,到2007年底,国际空间站的空调和供电系统将完成改造,空间站将建成一个新的航天飞机对接口,将拥有4套太阳能电池板,而现在只有1套。 “你现在也能看到它(国际空间站),但只是当它在夜空中飞过时,”希尔说,“但有了这些新电池板后,空间站将成为太空轨道中第一个人类可以用肉眼在白天看到的人造物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