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调整收入构成遏制科研圈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 08:32 新京报

  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不止一位参会的大学校长呼吁: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必须予以改革。因为相当一部分科研项目,已经成了某些科研人员和机构的“圈钱项目”。

  不管是大学,还是科研机构,通过课题、项目的方式获得科研经费,在其经费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近年来,中央所属高校科研经费拨款占经费收入的比重逐步上升,
2004年达到8%以上。在某些重点大学,这种收入增长更快。

  至于公立科研院所,目前的经费主要依赖承揽各种课题、项目,其中大部分来自政府。这些院所从2001年开始推行课题制管理形式,针对的是以财政拨款为主的各类科研计划。课题制以课题为中心,以课题小组为基本活动单位,小组实行课题责任人全权负责制,经费自主核算。

  这种科研经费供给方式,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之间的竞争,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可以预计,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政府科技经费拨款会进一步增加,大学、科研机构因此而获得的经费也越来越多。

  但是,这种拨款方式也产生了一个后果:有些科研经费并没有充分用到科研项目上,某些科研人员用变通的手段,将科研经费转为私有财产。

  这种经费筹集方式还诱发了另一个问题:某些大学教师、科研人员,尤其是有点名气的人员成为“科研商人”,他们的精力大多用在拉经费上。

  而这些人员却可以获得较高的经费提成,享有较高收入。

  这样,在大学、科研机构内部,以不公平的方式形成了收入的不均等,污染了知识分子群体内部公平竞争、积极创新的精神空气。这对知识创新、对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远大于资金的浪费。

  针对这些情况,大学、科研机构及政府有关部门也在苦思对策。科技部将筹建科技经费监管中心,加强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执行情况的监管,逐步建立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绩效和评价制度。不过,这种自上而下的监管能否充分发挥作用,还未可知。目前,关于科研经费申请、立项、拨款、监督、评审等环节,各大学、科研机构、政府拨款部门、

财政部门已经有一整套看起来相当严密的规则体系,但从效果来看,还未有效发挥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大学教师、科研人员主要依赖课题、项目经费从事研究、维持与其社会地位相称的生活,是否完全合理?当初政府通过项目、课题等方式向科研拨款,目的之一是在科研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没有全面完成之前,变通增加科研人员收入。现在看来,这种方式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也造成了新的问题。

  事实上,以项目、课题的方式组织科研,也许并不是推动知识增长和技术创新的最好模式。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曾指出,知识的进步总是发生于未知的领域中,因而,科技进步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是在科研人员对兴趣的追求中,或者仅因偶然因素而开始对其问题展开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仅仅在具体的技术和应用领域,项目和课题制度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要求研究人员预知科学发展的方向,靠课题、项目制度本身,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推动知识进步,就需要在大学、公立科研机构进行收入制度改革,改变目前的工资形成和增长机制,提高大学教师与公立基础性研究机构人员的名义工资,而缩小项目与课题拨款的范围与数量,为大学教师、为科研人员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有条件潜心知识探索。这样做至少可以为必要的项目、课题良好运转提供潜心科研的保障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项目管理单位、政府财政部门的监管才可能奏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