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综述:以大熊猫名义保护栖息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 17:55 解放日报

  12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21个成员国代表全票通过,将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最高兴的应该是大熊猫。因为保护栖息地,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大熊猫。因而也可以说,接下来的保护工作就是以大熊猫的名义来保护栖息地,保护大熊猫。”大熊猫研究专家、原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崔学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秦岭熊猫能否来串门

  四川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唐代旭告诉记者,大熊猫栖息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对野外大熊猫保护工作将是一个促进。野外环境的改善也为今后大熊猫陆续放归野外提供良好生态空间创造有利条件。他估计,这一利好消息还将体现在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加强野外大熊猫数量的增长上。他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初启动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程以来,四川境内已建起了各类保护区36个,初步形成了保护大熊猫的走廊带。如今申遗成功,林业部门将加强自然环境治理工作,扩大大熊猫生态监测范围。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多建一些保护区。据崔学振透露,他曾建议有关专家组,在“四川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统一名称下,首先申报邛崃山系的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待申报成功后,再逐步扩展到岷山、大小凉山、大小相岭山和秦岭等山系,最终将这几大山系连成一体,彻底改变目前大熊猫栖息地“岛屿化”、“破碎化”的状况,确保生态系统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人会否与

熊猫抢地盘

  1869年,就在雅安宝兴,法国传教士大卫发现了大熊猫,并轰动了全世界。宝兴也是野生大熊猫数量最多的地方,约占我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的三分之一。该县向我国各地动物园所提供的大熊猫就达113只。宝兴县委书记周全华表示,栖息地保护肯定是第一位的,如今申遗成功,该县在核心保护区的矿山将全部叫停,不管损失有多大,他们都将按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的有关规定来管理。他表示,自从启动申遗以来,宝兴县已深入开展“生态移民保护大熊猫”工作。目前核心区和缓冲区的生态移民工作均已全面启动。宝兴将来发展就在于生态旅游。据介绍,在政府的宣传鼓励下,当地老百姓自愿种植竹子供大熊猫食用。如今不少庄稼地附近生长着茂盛的箭竹。

  与大熊猫打了32年交道的崔学振坦承:目前,大熊猫栖息地普遍存在“熊猫生活孤岛”。也就是说一些人类活动及自然因素,比如各类公路、河流等将大山劈成两半,将大熊猫栖息地活生生地分割开来。正是这种“孤岛效应”使得大熊猫近亲繁殖较多,而这会明显降低其适应自然的能力,导致退化。

  崔学振认为,世界自然遗产的要求极为严格,栖息地内对大熊猫生存构成威胁的人为干扰都将一一被排除,以确保大熊猫有良好的居住生存条件,让各保护区内的大熊猫无障碍交朋友、跨区谈恋爱。他说:“峨眉山等遗产地作为风景名胜区可以进行旅游开发,从而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但大熊猫栖息地却必须以保护为重,必须严格控制游客数量,这是与之前遗产地的最大区别。”

  管理会否遭遇行政壁垒

  申遗提名地内的16个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级、省级,各自级别不同,功能和影响也不尽然。尽管都在保护大熊猫,但行政壁垒依然存在,会不会人为造成“孤岛”?此外,按照现在的管理模式,世界遗产地由建设部门管理,而自然保护区则由林业部门管理,会不会由于多头管理反而管不好管不了?对记者的疑问,唐代旭坦言,“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不过通过近几年在同样属于世界遗产的

九寨沟、黄龙等保护区的管理实践来看,我们林业部门与建设部门在管理上还是很协调的,合作得不错。同时,作为世界遗产,大熊猫栖息地不仅将按照我国有关法律来进行保护,还要按照世界遗产的管理办法来管理,因而必定会打破各自为政的现状,实现有效管理与保护,因而对于大熊猫栖息地的管理,同样没有担心的必要。”来自四川世界遗产管理办公室的材料显示,整个栖息地范围,将按世界遗产公约的要求来管理,并以三大动作打破保护区之间的人为分割。一是设立权威的管理机构,即四川省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由相关部门组成;二是建立一个科学咨询机构,即四川省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三是出台“四川省世界遗产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本报北京7月13日专电)

  本报驻京记者 夏俊 孙佳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