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明城砖刻有古人牢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 15:18 现代快报

  南师学生参与明城墙拓片整理工作,发现

  明城砖上刻着古人的牢骚

  “元”字犯忌未被查处

  据博物馆相关人员介绍,明城墙上的砖大多是长江中下游五省的工匠造的,再通过水路运到南京。朱元璋为了保证造砖的质量,要求工匠写明造砖的时间、地名、参与官员的姓名等有关资料,便于找到责任人。而“拓片”就是用宣纸将砖头上的文字拓印下来。

  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书记、研究员黄慧英介绍说,明城墙的拓片工作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黄书记举了个例子,博物馆里面保存着一块标本砖,上面只有四个字:“洪武元年”,这是在离皇宫不远的朝阳门城墙上发现的,“元”字实际上犯了多重忌讳,明朝忌讳提“元”,这是其一;朱元璋的名字里也有这个字,这又是一个忌讳。

  “这可能是工匠不懂这个规矩,还可能是因为明朝初年相应的规范还没建立,皇帝还没有宣布用什么字来代替‘元’。拓片里面有许多类似这样的有趣的东西。”黄书记津津乐道。

  有人借砖头发牢骚

  记者又从另一个拓片上看到一首打油诗:“似从工作到如今,日日挑柴吃苦辛。一日秤来要五百, 两朝定是共千斤。山高路远难行步,水深堤滑阻工程。传与诸公除减少,莫叫思苦重军人。”据博物馆的专家介绍,这是一位军人发牢骚之语,记录着民间的声音,还有的拓片上面有工匠名字,如“寿比山”、“福东海”等,寄托了民众对自己的期望。实习生 文妤 快报记者 解璐

  明城墙的保护和明城墙的申遗牵挂着南京人的心,这其中也包括莘莘学子。近日,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会实践部发起了明城墙保护活动,为明城垣史博物馆整理、校对拓片资料。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