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发现”号不得不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 14:15 信息时报 | ||||||||||
此次“发现”号担负着三项主要任务:一是测试航天飞机外挂燃料箱技术改进的有效性,二是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三是把宇航员托马斯送到国际空间站。 自“哥伦比亚”号失事以来,国际空间站的补给就成了问题,这次“发现”号将为国际空间站送去大约2吨的生活物资和技术设备,并将站内堆积已久的垃圾带走。国际空间站是由美国发起的国际性大型航天项目,邀请了俄罗斯、欧洲宇航局、日本和加拿大共同参与,
美国宇航局局长格里芬承认,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如果剩余的3架航天飞机一直停飞或提前退役,国际空间站就将成为太空最大的“烂尾工程”,严重打击美国的国际声望,而美国的新航天计划也只能被迫推迟。所以“发现”号才成为“在弦之箭”,不得不发。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专家庞之浩认为,此次发射的最重要意义就是检验一年来“发现”号安全性能改进工作的成果。本来美宇航局安全主管和首席工程师认为改进还不够彻底,但宇航局局长格里芬说改进工作已达标,主张尽早发射,格里芬力排众议,将发射计划坚持到底。庞之浩认为,航天飞机带着重大“分歧”升空的情况很罕见,所以此次发射风险较大。(康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