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北方针叶林遭到破坏 全球气候变暖受到威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 10:32 新浪科技

  环绕着地球最北部的大陆上,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它就是由松、杉等硬质树木组成的北方针叶林。它象一个巨大的绿色圆环套在地球上。北方针叶林是由树木、苔藓、鸟类以及其他生物错综联系形成的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大、保持最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甚至比地球上的热带雨林还大。

  但现在北方针叶林的不少地区已经遭到破坏。科学家提供的资料显示,伐木、采矿
、石油以及天然气公司正在砍倒大片大片的森林,而且远超过森林生态所能承受的限度。“在加拿大的不少地区,砍树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树木再生的速度”,加拿大亚伯达大学的生态学家David Schidler说。

  但事态远非如此简单。由于树木能够吸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气体,而森林减少将会加速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森林的减少还会影响到数以亿计以北方针叶林为家园的动物。

  脆弱的物种

  每年春天,有多达30亿只在南美洲和北美洲南部越冬的候鸟启程飞往北方针叶林。为什么这些鸟——包括白色的鹈鹕、黑眼的灯心草雀——要飞翔数百乃至数千英里的路途到北方针叶林区?

  尽管有大片的森林被毁,令人欣慰的是,现在仍有70%的北方针叶林保持完整。“它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很大程度上未受人类侵扰的生态系统之一”,位于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北方鸣禽保护协会(Boreal Songbird Initiative)的科学家Jeff Wells说。当这些长途迁徙而挨饿的候鸟到达北方针叶林时,森林中刚从严冬中恢复生机的昆虫和植物果实,为它们提供了丰盛的美餐。这些营养品使这些鸟类得以在北方针叶林度过一个成功的繁殖季节。

  其它种类的动物也依靠北方针叶林生存。例如,林地驯鹿以遍布森林表面的地衣植物为食。这些混杂的植物由互相依赖的菌类和藻类组成。驯鹿喜食的这种地衣植物,只有在森林达到中等年限(至少要50年到100年)时才会出现。

  但是现在,北方针叶林不少地区迅速发展的毁林运动正在剥夺动物们包括鸟类、林地驯鹿的食物来源和栖居地。“人类的发展就意味着一定数量依靠森林生存的动物种类的减少,特别是那些大型食肉动物,如北美灰熊、山猫和狼貌等”,Schindler说。

  丰富的自然资源

  是什么导致北方针叶林正在消失?那是因为这一带是自然资源的富矿。“人类使用的每一张纸都来自一棵树木——很可能就来自北方针叶林”,Schidler说。但这还不是带锯在不停转动的唯一原因。北方针叶林的地下埋藏着各种矿物、石油和

天然气。为开采这些资源,北美洲的很大一部分森林已被彻底砍伐掉。1940年,加拿大亚伯达省的针叶林面积有2/3个加利福尼亚大。那时,仅有两三条道路通往森林。而今天,“伐木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你不可能走上300或400米却碰不到一条路,你会看见人们开着推土机探测地下是否有石油和天然气存在”,Schidler说。

  全球气候变暖——更大的威胁

  北方针叶林的破坏不仅意味着动物失去家园,它还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由于每棵树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树木生长所需的能量。因此,只要一棵树活着,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碳就保存在其躯干和叶片内。这有助于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使地球温度不会上升。加拿大、俄罗斯广大的北方针叶林区内就储存了比世界上任何其它地区都多的碳。

  而当工业企业砍伐掉大面积的森林时,森林系统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大降低,这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由于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热气团积聚在空中,北方针叶林以及整个地球的温度都会升高。高温会使树木丧失水分,变得干燥。而干燥的森林比健康的森林更容易着火。一旦森林着火,树木又会将它们所存储的碳释放出来。

  我们还有希望

  尽管毁林运动在加快,但北方针叶林的大部分仍未被人类侵扰。“我们仍有机会采取正确的行动保护森林”,Wells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帮助保护北方针叶林。例如,伊丽莎白·安东森(Elizabeth Andenson),一位来自马萨诸塞西自治镇的六年级学生,它在镇子周围放了些盒子以便人们将不需要的邮寄目录放在里面。然后她打电话给邮寄目录公司,请它们将那些不需要这些邮寄目录的人的名字划掉。为什么要取消掉这些不需要的邮寄目录呢?因为每分钟都有5英亩的北方针叶林被砍伐,用作各类纸张和木制品,这些产品大部分出口到了美国。“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北方针叶林做出一点努力”,伊丽莎白说。(辛良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