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研院”研究沙漠雪地淹水区种植水稻可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 11:49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7月5日电 台“中央研究院”的水稻功能性基因体研究计划,已经建立大规模的水稻突变种原库与突变基因数据库,结合基因工程研究改进水稻品种,预期未来在沙漠、寒冷雪地、海边沙滩地、地层下陷淹水区可种稻米,并提供粮食、工业、医药、生质能源等多元用途需求。 据“中央社”报道,台 “中研院”植物暨微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贺端华表示,“中研
目前台湾有10多个研究室参与水稻基因功能研究,已经陆续从这个水稻突变种原库发现许多控制水稻生长发育、高度、产量、抗逆境与资源再利用相关的重要基因与启动子,启动子就是控制基因表现的开关,对未来利用生物科技改进水稻品种,以符合在粮食、工业、医药及生质能源等用途上的需求,已是指日可待。 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余淑美说,台农67号水稻透过基因突变移转,可以耐旱、耐冷、耐盐,在摄氏零下20度,可耐寒的水稻叶片不会卷起,仍然张开,耐旱的水稻在两周不浇水后加水半小时叶片就恢复生机,因此,未来在沙漠、寒冷北国、盐份高的沙滩、废耕地、下陷地都可能把水稻种活。 贺端华指出,由于水稻是两栖作物,台湾西部沿海地层下陷淹水地区,未来就可种耐盐水稻,提供解决地层下陷整治的替代方案;也可建立水田及水库新概念,就是种水稻储水,“农委会”构想在6亿多万吨的水稻可储水相当两座翡翠水库的储水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