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科学家想方设法给地球紧急降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 14:05 新浪科技

  据美国《纽约时报》6月27日报道 近些年来,可数的几位科学家为应对全球变暖而提出了一些宏大且着眼于未来的解决办法,如在地球轨道上搭建“遮阳棚”以让地球降温、调拨更多云层来反射阳光、让大海吸收更多散热的温室气体等。

  他们的建议最终沦落为气侯学科中的旁门左道,为人所不屑一顾。几乎没有一家科学杂志愿意发表他们的相关文章。几乎没有一家政府机构愿意拨款就此进行可行性研究。环
境保护主义者和主流科学家说,人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上,当务之急应该是阻止全球气侯变暖。

  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急转直下,世界上一些最为著名的科学家表示,由于人们对全球变暖的担忧与日俱增,上述建议值得认真研究。

  这些环保领域的带头人对地球面临的潜在危机忧心忡忡,呼吁各国政府和科学团体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研究一些新颖的办法。他们认为,上述建议不失为最终可求助的办法,如果地球最终需要一剂让地球紧急降温的良药的话。

  地球工程学受关注

  这些计划以及相关研究是被称作“地球工程学”的一个颇有争议的的领域的一部分。地球工程学的意思是要对地红环境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以适应人类生活的需要。大气化学家、华盛顿国家科学院院长拉尔夫·奇切罗内将在8月份一期的《气侯变化》杂志细化自己的观点,以支持对地球工程学的研究。

  奇切罗内还鼓励起学术带头人作用的科学家也加入到地球工程学的研究中来。今年4月,受其邀请,亚利桑那大学著名天文学家罗杰·安杰尔论述了一项在地球轨道上安装透镜片的计划,以从地球上折射掉太阳光。据他现在估计,大约需要安装数亿个透镜片,每个宽2英尺,非常厚,但很轻,跟一只蝴蝶的分量差不多。

  此外,奇切罗内最近还加入了一场有关是否应该发表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出的有关地球工程学主张的争论。在他的干预之下,这一主张得以发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的保罗·克鲁岑是大气学界的著名人物,1995年因证明工业气体如何破坏地球臭氧层而获得诺贝尔奖。

  奇切罗内说,地球工程学并不是一颗魔弹。但如果正确使用,它就可以起到防治全球变暖的保险作用。

  他说:“有人说,我们不喜欢地球工程学的观点。”但他接着指出:“我们需要对此进行思考,”并学会对有关的建议以及无效和危险的建议加以区别。

  许多科学家仍然认为,地球工程学如同一个不负责任的梦想,与其说它会带来好处,倒不如说它具有更多风险和潜在不利影响。他们称其为极端主义的解救办法,因此更有理由加倍努力来减少二氧化碳等散热气体的排放。那些对人类活动引起气侯变暖的观点持怀疑态度的人还将地球工程学斥之为不切实际的费钱费力之举。

  即便如此,许多分析人士仍然表示,这些新观点的重要性在于它们使得这一领域变得更加具体,更加可信,而且还增加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全球领导人有一天会考虑采取这种紧急措施。

  各种各样的计划

  科学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悄悄研究对策,因为他们认为,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气侯变暖有一天可能构成严重的威胁。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也就是全球气温开始上升的时候,在这一领域也没有取得多大成果。

  有些科学家认为,地球将接收到的大约30%的太阳光反射到太空中,吸收了其余70%的太阳光。他们的推论是,略微增加地球的反射率可以轻而易举地抵消温室气体带来的影响,从而让地球冷却下来。

  哥伦比亚大学的布勒克提议,在平流层释放二氧化硫。据他计算,完成这项工作需要数百架大型喷气式飞机,而且这种做法会加剧酸雨问题。

  到1997年,给地球降温的设想得到了一位知名人士的支持,他就是氢弹的主要发明者之一爱德华·特勒。特勒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说:“向平流层投放能够散射太阳光的微粒似乎是一种有效的办法。为什么不尝试一下?”

  但是政府部门通常不愿让研究人员去研究这些不切实际的课题,哪怕这些课题与地球的关系较为密切。全国大气研究中心的大气物理学家约翰·莱瑟姆说,他和同事多年来一直想尝试能否通过向海上低云层喷洒盐水的方式来增加云层的反射率,但没有成功。

  还有各种各样的计划,比如在沙漠上覆盖反射膜,或者用白色塑料制品做成岛屿漂浮在海面上,这两种方法都是为了将更多的日光反射到太空中。

  另外一种想法是,增加海水中的养分,让海洋植物大量生长,从而吸收二氧化碳。

  反对通过这些人为方式给地球降温的人认为,想办法避免让全球变暖比采取危险的补救更有意义。他们呼吁减少对能源的使用,开发其他发电途径,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但是迄今为止,像《京都议定书》这种国际社会为变暖所做的努力并没有取得多大效果。科学家预计,本世纪地表温度最高可能上升10华氏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