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发现号航天飞机再上太空专题 > 正文

发现号七名宇航员:光荣与悲伤并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 17:35 新浪科技

发现号七名宇航员:光荣与悲伤并存(图)

  图为本次飞行任务的全体宇航员合影,左起依次为任务专家斯蒂芬妮·威尔逊(女),任务专家迈克·弗苏姆,机长斯蒂芬·林赛,任务专家皮尔斯·塞勒斯,飞行员马克·凯利,任务专家托马斯·雷特(德国),任务专家利萨·诺瓦克(女)。

  据国外媒体6月28日报道,美宇航局96届宇航员培训班被誉为“精英班级”。该培训班
是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但它在面对众多荣誉的同时,也经历过许多悲伤时刻。在即将于7月1日发射的“发现”号

航天飞机7名宇航员中,有4位出自这个培训班。但在他们的同学中,就包括在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中遇难的3名宇航员。那次事故也使美国的航天飞机项目暂停了两年。去年夏天,美宇航局在时隔两年半后首次发射航天飞机,而 “发现”号是则是第二次发射任务。

  96届宇航员培训班的皮尔斯·塞勒斯说:“我们的三位同学在‘哥伦比亚’号失事事故中牺牲,那是一次重大损失。”塞勒斯96届的同学还包括此次参加“发现”号飞行任务的迈克·凯利、丽萨·诺瓦克、斯蒂芬妮·威尔逊。他们在“哥伦比亚”号事故中遇难的同学是戴维·布朗、劳雷尔·克拉克以及威廉姆·麦库尔。塞勒斯说:“那是宇航局历史上黑暗的一天。但我们不应因此意志消沉,悲观失望,而是勇敢面对挫折,解决问题,重新鼓起勇气,宇航局过去几年就是这样做的。”“发现”号航天飞机此次飞行任务将由史蒂芬·林赛指挥,他此前曾三次进入太空。“发现”号7名宇航员其它值得关注的细节:

  三名宇航员首次进行太空旅行。

  六人已经为人父母,他们总共有16个孩子。

  其中两人的出生地并不是美国。

  一人将会是第二位进入太空的非洲裔美国女宇航员。

  一人将会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德克萨斯州农业院校毕业生。

  以下是关于“发现”号每名宇航员具体情况:

  美空军上校、机长:史蒂夫·林赛

  林赛生于1960年8月24日,有过三次航天飞行经验,他表示,他已意识到此次飞行任务有可能是他十年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飞行。林赛说:“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走进航天飞机,这种感觉多少有些伤感,但你知道,我还有别的事情要做,我会勇敢面对这一切。”林赛显然对航天飞行任务并不陌生。他是1998年让约翰·格伦(美国环绕地球飞行的第一人)重返太空的那次“发现”号飞行任务的飞行员。林赛说,那次飞行引起外界广泛关注,“我认为自己从未见过那种关注程度。”

  1995年,林赛离开服役13年的空军,加入美航天局。他毕业于美空军学院,拥有航空工程学硕士学位,过去曾当过试飞员。林赛表示,他相信宇航局已对航天飞机外挂燃料箱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去年“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时,造成几年前“哥伦比亚”号失事的泡沫脱落问题仍然存在。这个问题对航天飞机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几周一直处于激烈讨论之中,美宇航局一些安全专家认为,在发射航天飞机前,应对外挂燃料箱做更多改进。但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力排众议,坚持按计划发射航天飞机。林赛表示,他欢迎这种公开辩论,但讨论已经足矣:“我们已完成了所有测试,是时候发射了。”

  美海军指挥官、飞行员:马克·凯利

  与96届的其他一些同学不同,凯利已有过一次航天飞行经验,2002年,在航天飞机第12次飞行任务中,他曾是“奋进”号上的飞行员。96届宇航员培训班的人数几乎是一般培训班的两倍。凯利拥有航空工程学硕士学位,此次也是“发现”号航天飞机的飞行员。他还将负责指导塞勒斯和佛苏姆进行太空行走。

  凯利说:“在2001年我第一次太空旅行时,我就意识到航天飞机有多么危险。我充分认识到这些危险,由于有了上次令我几位朋友遇难的事故,这让我比以前更加真实地体会到航天飞机的残酷。”凯利说,他希望

发现号能在7月1日至19日的发射时限成功发射,这样,他就能及时从太空返回地球,为自己最小的女儿过8岁生日,她的生日是7月18日。凯利说:“如果我在太空为她庆祝生日,她会感到不安的。”

  任务专家:迈克尔·佛苏姆

  佛苏姆即将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农业院校毕业生。这位毕业于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的宇航员计划将大学校旗带进国际空间站,在返回地球后,他会把这面极有意义的旗帜送给母校。但他可得把它藏好了,别让另一位宇航员斯蒂芬妮·威尔逊“偷走”,后者来自农业院校毕业生的“死敌”——德克萨斯大学。佛苏姆说:“我真有点希望自己并非首个进入太空的农业院校毕业生。我可不希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他拥有系统工程学和空间科学专业两个硕士学位。

  佛苏姆不仅要首次体验太空之旅,而且还要进行首次太空行走。他将同塞勒斯至少两次离开国际空间站,进行太空行走,测试航天飞机的检修技术。“发现”号机组还有可能进行第三次太空行走。佛苏姆8年前成为宇航员,但他加入美宇航局还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在完成美国空军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后,他进入约翰逊航天中心工作。随后,他曾多次试图加入宇航员队伍,并最终在8年前梦想成真。从孩提开始,佛苏姆就特别喜欢一本有关“阿波罗”计划的书,并在上面写道:“我将来也会遨游太空的。”几年前,他从一个装有儿时用具的箱子里找到了这本书,他当时想:“老天,看看你写了什么?”

  美海军指挥官、任务专家:丽萨·诺瓦克

  诺瓦克1996年加入宇航员队伍时,儿子还在上幼儿园。如今,诺瓦克14岁的儿子即将踏入中学,而她自己也将实现遨游太空的梦想。但这一切有可能会在不久发生变化。但她说:“我很少悲观失望,或者心绪不宁,但有时与幸运擦肩而过时,我也忿忿不平:‘为什么就没有轮到我?’我没有自怨自艾,始终陶醉于未来和现在从事的工作中。”诺瓦克还有一对4岁大的双胞胎女儿。

  诺瓦克曾是地面指挥中心任务控制小组负责同航天飞机机组沟通的专家,为熟练操作机械臂,还前往加拿大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在国际空间站建设初期,她还前往日本,同该国宇航局

机器人小组协同工作。诺瓦克毕业于美国一所海军院校,拥有航空工程学硕士学位,她此次将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机器人技术方面的特长,利用机械臂同威尔逊一起检查“发现”号航天飞机可能遭受的任何损坏。其他一些宇航员都建议首次进入太空的诺瓦克抓紧时间欣赏浩瀚太空的美景。诺瓦克说:“他们告诉我,‘你可要找机会向外看,欣赏一下美丽的地球,顺便拍一些照片。’”

  飞行专家:斯蒂芬妮·威尔逊

  威尔逊毕业于哈佛大学,后获得德克萨斯大学航空工程学硕士学位。也许不为人知的是,德克萨斯大学可是佛苏姆等农科毕业生“不共戴天的敌人”。她说:“我正在想,我如何能收集到所有农科毕业生的用具,这样,它们就不会出现在照片上。”威尔逊将同诺瓦克一起,使用50英尺(15米)长的机械臂,检查“发现”号是否受到任何损伤。机械臂安装在航天飞机50英尺长的尾桁上。

  威尔逊说:“我们很难确定机械臂和尾桁在某一时间处于什么位置,这个问题有时会变得十分棘手。”威尔逊将成为第二位进入太空的非洲裔美国女宇航员。此次“发现”号机组中同时出现了三个新手,人们不禁担心起飞行的安全性。威尔逊说,这并不会造成任何麻烦:“在航天飞机早期飞行任务中,一些任务的机组全部由新手组成,他们照样做得不错。”

  任务专家:皮尔斯·塞勒斯

  按计划,塞勒斯在“发现”号进入国际空间站期间将指导进行两次太空行走。他还希望佛苏姆和他本人能第三次走出舱门,测试一种用于修理航天飞机破裂隔热瓦的新材料。塞勒斯说:“工程小组已尽了最大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十分希望测试这种新材料的功效,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在太空进行。”

  塞勒斯此前有过一次太空旅行经历。2002年10月,他随“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入国际空间站,在此期间,为进行空间站建设,他进行了三次太空行走。塞勒斯拥有生物气象学博士学位,在1996年加入美国国籍,进入美宇航局工作之前,他一直从事地球气候系统模拟工作。塞勒斯在谈到即将执行的“发现”号飞行任务时说:“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一项目的发展重新回到正轨上来。如果宇航局做到这一点,那么这一项目将会取得巨大成功。”

  欧洲航天局宇航员托马斯·雷特

  雷特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大儿子14岁,小儿子8岁)已为他精心准备了一个包裹。他们告诉雷特,在他在国际空间站上的任务开始之前,他不能打开这个包裹。雷特将在空间站停留长达6个月的时间。雷特说:“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我到达国际空间站时,我是多么好奇地想打开它,看看他们为我准备了什么。”

  雷特对长时间呆在太空并不感到陌生,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他曾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工作6个月,期间还进行过两次太空行走。这位试飞员出身的宇航员拥有航空工程学硕士学位,1992年加入欧洲航天局宇航员队伍。在雷特返回国际空间站后,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人数将自“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以来首次达到三人,同时雷特也将成为第一位在这个轨道太空实验室如此长时间逗留的欧洲人。

  有人不禁要问,在没有家人的陪伴下,雷特怎样才能在国际空间站上捱过漫长的6个月?雷特对此表示:“几乎每位宇航员都会受到太空失重状态的影响。当他们返回国际空间站时,情况似乎更为糟糕,对我而言也是如此。不过在我看来,失重感觉有时简直妙不可言,我从来没有像在太空中睡得那样舒服过,因为你感觉自己是在漂浮着。”(杨孝文 任秋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