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号7月太空之旅承载着欧洲的航天梦(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 16:52 新浪科技 | ||||||||||
发现号任务专家雷特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据有关媒体28日报道,“发现”号航天飞机即将执行的太空飞行任务标志着美国宇航局(NASA)的一项关键性测试进入实质阶段,欧洲航天局也派出宇航员搭乘“发现”号进入太空,并执行大量太空任务。根据计划,“发现”号航天飞机将于7月1日发射升空。 德国出生的托马斯·雷特现年48岁,是7名机组人员中的一员。他的此次太空之旅不仅仅是单纯的象征意义,从很多方面来说,将对欧洲载人航天计划起到关键性的作用。10年
欧洲航天局(ESA)斥资60多亿美元用于研制与空间站连接的“哥伦布”太空实验舱。和建造中的空间站的其它很多部件一样,这个实验舱能否进入太空取决于美国航天飞机的成功飞行。雷特说:“我们一直热切期盼着‘哥伦布’太空实验舱与空间站的成功对接。” 除了设计和制造费用外,欧洲航天局每年还要投入大约5亿美元用于“哥伦布”计划衍生出的运行费用,这项计划也是欧洲航天局所进行的最昂贵的单一太空项目。在提到美国宇航局“发现”号航天飞机面临的诸多问题时,雷特说:“我们的预算已经确定了。由于我们遇到了这些麻烦,当然,大家都知道,这导致‘发现’号的发射计划推迟。但调整欧洲航天局的“哥伦布”计划确实存在一些困难。” 雷特表示:“举例来说,所有公司的所有工程师需要工作更长的时间。在发射之前,他们可能寻找其它的工作,而后就各奔东西。你不可能把他们召回来,要知道,这些人并不是长在树上的。轨道中可能有你的一个复杂的机器,而你需要技术人员的帮助,可见,保持团队的完整性可谓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此次“发现”号发射计划因外部燃料箱问题一度搁浅。2003年,外部燃料箱泡沫脱落导致的“哥伦比亚”号空难事故共造成7名宇航员丧生。美国宇航局原希望它最初的新设计通过2005年7月“发现”号发射进行测试,这也是自“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的第一次发射。但“发现”号的外燃料箱和“哥伦比亚”号一样,仍然出现了大块绝缘泡沫脱落的问题,不得不进行再一次的改进。 在整个停工期间,雷特一直坚持训练。由于发射延期,他今天跟这个空间站工作组一起训练,明天又跟另一个工作组一起训练。最终搭上了“发现”号末班车。在为期145天的预定飞行中,雷特将参与正在进行的远征13号太空任务以及计划9月开始的下一个太空任务。 相对于“发现”号的其他机组人员来说,雷特应该算是一个迟到者了。他表示,现在的感觉非常良好,与其他6名同伴的相处也很融洽。英国出生的皮尔斯·塞勒斯1991年加入美国国籍,5年后成为美国宇航局的一名宇航员。他也将搭乘“发现”号进入太空。其他机组人员包括指挥官史蒂夫·林德塞、驾驶员马克·凯利、随机工程师利萨·诺瓦克、太空漫步者迈克尔·福萨姆以及太空任务专家斯蒂芬妮·威尔逊。 对于“发现”号存在的安全隐患,雷特表示,他确信“发现”号从没有如此安全过。“我们已采取了一切必要的措施,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总的来说,太空飞行需要参与者敢于面对更高的危险。这是我们一开始时就要接受的决定。我们知道有较高的风险,但通过训练,我们对这种风险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也是人类进行太空探索的原因所在。”(杨孝文 任秋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