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指点纳米未来:15分钟检测15亿蛋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6日 21:24 新华网 | ||||||||||
早在1983年,IBM公司苏黎世实验室的科学家就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并用单个原子拼出了“IBM”字样,获得了诺贝尔奖,从此纳米技术在全球方兴未艾。16日晚,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物理学家马克·吉尔格根博士、上海交大微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古宏晨教授向热心市民介绍了纳米科技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你知道现今世界上申请纳米技术专利最多的是哪家公司吗?不是IBM,不是英特尔,
据其预测,在未来5~10年内,全球纳米产业规模将达1万亿美元,但纳米技术将从新材料领域,改为聚焦健康、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古宏晨教授也预计,在上海科学家发明了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后,用于人体内疾病治疗的纳米机器人也很快就能问世。此外,交大正致力于研制用于重大疾病早期诊断的高灵敏度检测试剂,来检测肝炎、肝癌、冠心病等。据悉,由交大研制的一种纳米磁性微球试剂盒即将在年内问世。 只要用15分钟,这种试剂就能在人体血液样本中查出是否患有心脏动脉栓塞,而且检测精度非常高,达到每毫升0.1纳克的标准。古教授说,现在医院对冠心病等的检测速度约需40分钟,有时还没等检测结果出来,病人就死了。“就好比在15亿人里找出1个罪犯,如果能在15分钟内就从15亿个正常的蛋白中找出与病变相关的蛋白,就能尽早尽快地进行治疗。” (新闻晚报/记者 许可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