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专家称抚仙湖水下遗址距今至少1750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6日 21:17 新华网云南频道 | ||||||||||
新华网云南频道6月3日电 (记者 杨跃萍) 中国考古专家今天向新华社记者透露,面积二点四平方公里的云南抚仙湖水下古建筑遗址始建年代不会晚于东汉中期,距今至少有一千七百五十年。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的水下古建筑遗址。 抚仙湖水下古建筑遗址考古活动特邀顾问、云南省博物馆研究员张增祺说,科研人员是对一枚砌于水下石块间的贝壳进行放射性碳素测定后得出这一结论的,但确切年代还有
抚仙湖面积二百一十二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中部的澄江县境内,是中国最深的高原淡水湖,最深处达一百五十七米。 古建筑遗址位于抚仙湖的东北水域,最早由当地一位名叫耿卫的潜水探险家发现的。据声纳探测,这个水下建筑遗址东西长一千二百米,南北宽二千米,范围之大在中国罕见。 抚仙湖水域四周方圆数十公里都是泥沙土质,但这里水下四米至七十米深处,堆积着大量体积较大的石块,不少石块形状规整,呈方形、三角形和长条状。有的石块排列整齐为台阶,或铺就为一条斜坡。有一条石墙长约六十米,高约二米,呈正南北向。今天水下考古队员在水下打捞出一个日常生活用的陶罐和一块雕有花边的石块。 云南省博物馆馆长李昆声推测:“这是一座因山体滑坡陷落湖底的水下城市。” 中国建筑学会会长杨鸿勋则认为:“这个水下遗址有可能是一座依自然地势而建的城市,可能在地震中陷落水底。” 澄江县古称俞元。著于东汉时期的《汉书》记载:“俞元县,池在南”。意思是在抚仙湖的北边有一座俞元城,与这个水下建筑遗址的方位吻合。令人奇怪的是,到距今约一千四百年的隋朝之后,古籍对这座俞元城再无记载。因此,张增祺认为,如果这个水下建筑遗址真是一座城市,那它极有可能就是消失已久的俞元城。 今年五月中旬以来,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水下考古队员和国内考古学、建筑学、民族学、历史学等专家陆续入驻澄江县,对抚仙湖水下古建筑遗址进行全面调查,这是中国首次对水下古建筑遗址进行考古。 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李季研究员说:“云南是多民族聚居地,抚仙湖水下建筑遗址与哪个文化、哪个部族有联系,我们还需寻找证据。” 据悉,今年秋季,中国水下考古队还将再次对抚仙湖水下建筑遗址进行详细调查,进一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