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方虹:浮躁心态与遥远的诺贝尔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 20:04 解放日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溢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问:为什么中国人得不了诺贝尔奖?他认为国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十几二十年研究一个问题。而我们的科学家往往沉不下心来,很多人心态浮躁。这不禁让人想起王选院士的往事。

  前不久逝世的王选院士,是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被誉为“当代毕癉”。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王选院士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1990年王选获得陈嘉
庚技术科学奖时,曾问李远哲:“你有没有想到能获得诺贝尔奖?”李远哲说:“从未想到过。”李远哲获诺贝尔奖那天正在作学术报告,作完报告后,人们纷纷上前向李远哲表示祝贺,这时李远哲还以为是报告作得好的缘故呢。由此王选感叹,“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他最初的动力,决不是想要拿个什么奖,或者得到什么样的名和利。他们之所以狂热地去追求,是因为热爱和一心想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缘故”。

  其实,王选院士就是这样的科学家。当年王选研制激光照排项目,没有想要拿奖,或者得到什么名利,而是因为激光照排的价值、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印刷业的这种根本性的革命所带来的前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在多年的研究生涯中,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身心极为紧张劳累,但也得到了常人所享受不到的乐趣。1987年至1992年间,每到一处,他首先要看街上的报纸,看那些用了他们的激光照排系统排出的漂亮的版面,就觉得自己获得了最大的快乐。

  中国古代有句话,上士忘名,将名利彻底淡忘;中士立名,靠自己的成就把名立起来;下士窃名,自己不行就窃取人家的。无疑,王选院士达到了上士忘名的境界,但是他总是谦虚地说,自己做不到上士,因为做不到忘名的地步,但是决不会为了立名而去窃名。

  遍观今天的科学界,像王选院士这样的“上士”能够有多少人呢?当然,我们不能奢望所有的科学家都能够像王选院士这样“上士忘名”。但是,至少应该像王选院士所说的那样,即使做不到忘名的地步,也“决不会为了立名而去窃名”。可是,在今天,有人不惜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以博取名利,有人不惜在科研成果中弄虚作假以争名夺利,甚至有人为了博得院士的桂冠而深夜叩响评委家门。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其实,能不能获得诺贝尔奖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们的科学界必须消除浮躁的心态,即使我们的科学家们不能都做忘名的上士,至少也应该成为靠自己的成就立名的中士。假如仍然是“下士”竞走,那么科技

竞争力只会继续下滑,诺贝尔奖也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

  □方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