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华南虎野外残存不足20头 虎假狗威令人感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 22:56 深圳晚报

  2005年11月11日,北京。

  全世界的目光聚焦着这一刻: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揭晓。

  华南虎、大熊猫、金丝猴、孙悟空、藏羚羊……一个个可爱的形象,一句句激情的陈说,评议、交锋,究竟谁能力挫群雄、脱颖而出呢?

  此刻,在远离北京的福建梅花山,在远离中国的南非老虎谷,在众多的华南虎自然保护区,数不清的目光在热切地希望,数不清的嘴唇在热切地诉说:华南虎,华南虎!

  虽然,华南虎最终只进入了奥运申吉的十强,没能摘取奥运吉祥物的桂冠,但,那一个矫捷的身姿,那一道斑斓的背影,那一波威猛的旋风,却从那遥远的深山老林,向着人们的心头,呼啸而来……

  1 告急:华南虎濒危

  世界真大,然而老虎却快没有了立足之地。

  虎氏家族在地球上曾有8个亚种: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南亚虎)、苏门答腊虎、巴厘虎、里海虎、爪哇虎,后3个虎种,如今早已开除球籍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巴厘虎灭绝;

  六十年代,里海虎涅;

  七十年代,最后一只爪哇虎回归尘土。

  不到50年,先后3个虎种挥挥手告别这个世界。剩下5个虎种也是风雨飘摇,朝不保夕,几乎望得见地狱的入口了。

  而华南虎,则已叩响了地狱的门环!

  华南虎又称厦门虎,那是因为第一个标本是在厦门发现的,如今保存在英国皇家博物馆;另一个名称中国虎,则是表明其中国独有的正宗身份。还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名称——始祖虎,在虎的家族中,华南虎是与原始虎的虎骨特征最为接近的古老亚种,脑量较小,双目凹陷,这种原始虎的头骨特征迄今为华南虎保留,人们认为它是虎的原始种类的直系后裔。华南虎头圆、耳短、尾长、四肢健壮,体态适中,不胖不瘦,用宋玉的话说那是“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实在是恰到好处,黄灿灿的毛皮上缀着黑幽幽的条纹,英俊的模样实在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它分布在中国华东、华中、华南10余个省份,从西到东2000余公里,从南到北1600余公里,中国人了解的虎,基本上是以华南虎为代表的。

  警报传来——“华南虎已处在灭绝的边缘!”

  “华南虎是世界公认最稀有和最濒危的野生动物!”

  有些外国学者已怀疑华南虎在野外的存在,个别学者甚至开始撰写论文:“中国华南虎是怎样灭绝的?”

  我国的教科书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华南虎在野外残存的总数,估计最多不超过20只。”

  同样濒危的国宝大熊猫,在野外尚存活1000余头,而曾经横行中国20余省的华南虎,如今在野外残存的总数,竟是“最多不超过20只”,平均一省已不到一只。

  触目惊心!

  考察一下华南虎惨遭厄运的原因,似乎也是势所必然。华中、华南、华东本是中国大陆人口最密集的所在,恨不能每寸荒山都垦发出来栽粮种果,维护生计。不知天高地厚的华南虎偏要在人丛中讨生活,不甘寂寞的天性又使它频频光顾村寨,这里借只猪,那里讨只羊,全不管干部职工每月只有半斤肉票,竟想天天荤腥不断,那副强盗嘴脸,让中国老百姓总害怕自个儿也借到它的肚里去了,不列为“害虫”,才怪!

  猎捕使华南虎遭到灭顶之灾,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则几乎让其全军覆没。中国人口的膨胀,已使每寸荒山都免不了承受农民的锄头,而建设对木材的需求,又导致大片的天然林被砍伐,天然林更新为人工纯林后,已没有了华南虎适宜生存的荒坡、灌丛、草莽,华南虎只有退缩到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而这些所谓深山老林,在华中、华南、华东来说,不过是一块块的孤岛,一般只够一二只华南虎活动。在这样的孤岛中,食草类野生动物少,华南虎的食物奇缺,有了上顿没下顿;活动范围那么狭窄,一出孤岛便有子弹陷阱弓箭一帮要命的家伙伺候,哪里去寻又哪里敢去寻找“爱情”呢?结婚难,难于上青天,只有老死林下一条路了,虎族能不濒危?

  2 为华南虎一辩:人不在老虎的菜单上

  华南虎被定为“害虫”,首要罪状是吃人。民间甚至有“西山老虎吃人,东山老虎也吃人”的谚语,此种说法以偏概全,把一小撮吃人虎的卑劣行径强加到全体虎员身上,明显有失公允。其实,老虎从来不是天生要吃人的。当然,这个庞然大物,真要吃人那是千容万易。那锋利得寒光闪闪的牙齿,那钢鞭一样所向披靡的长尾,那快如闪电的扑击,人还真不是它的对手。不过,世间万物处在大自然中,都是互相联系的,往往是通过食物链连成一个整体。比如鹰吃蛇,蛇吃蛙,蛙吃昆虫,昆虫吃植物,这就是一条食物链。老虎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它的菜谱可丰盛哩,像野猪、山羊、水鹿、苏门羚等等,都是它的美味。而人,并不在它的菜单上。

  全世界八大虎种中,以吃人闻名的只有一个孟加拉虎亚种,其它七大虎种,极少吃人。本来么,在它们的膳食谱上,大有野猪、水鹿、山羊等肥美的野味,酸涩的人肉实在调不起它们的胃口。

  华南虎只在3种情况下伤人:

  第一是逼虎伤人。人与虎相遇了,本可相安无事,笑一笑,你过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光道。常言道:“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人虎相遇,华南虎通常是退避三舍的。但人遇虎,往往慌了神,胆小的瘫倒地上簌簌筛糠,把自己混同于一般小动物,只好等着喂虎。胆大些的,以为摆出武松的架势,便能把虎吓跑,华南虎本不想多事,你偏偏赶过来,它只好不客气。

  第二是饿虎伤人。野生动物资源少了,虎的饭食不见踪影,恰巧碰上了人,这时节它可就动开脑筋了。送上门的食物,虽说不怎么甜美,不吃好像也对不起肠胃。那就试试啵!没想到人那么不堪一击,一扑一咬就到了嘴,不填饱肚子更待何时?

  第三是母虎伤人。在母虎哺乳期间,人误入它的领地,虎身安全受到威胁,它当然要“打击侵略者”!再说,拖儿带女捕食诸多不便,几张虎嘴嗷嗷待哺,公虎又是极端的个人主义者,只在调情时节露面,从不承担对子孙后代的义务,大大小小里里外外全仰仗母虎一介女流。为了虎儿虎女,它只能潇洒走一回,进村借借猪羊,甚至,偶尔也把人当当点心。

  其实遇虎,你千万别慌。沉住气,尽管心里怦怦直跳,冒点冷汗也不要紧,华南虎还不会观察得那么细致。你站着,眼睛盯着虎眼,最好是没有一丝表情,让虎无从判断虚实。手中有伞最好,可打开一张一合布个疑阵,虎可不知道你这是什么新式武器。手中无伞就麻烦些了,那可要身子不动,脚徐徐后退,退出虎的视线后,爬上树去或是撒丫子便跑。梅花山人对付虎的这个妙方,恐怕没人试过吧。

  3 探秘:野生华南虎起居一瞥

  白天,华南虎不拘小节,随便躺在哪个岩凹下或是草丛中便能呼呼大睡。到了傍晚,古典小说上说的申牌时分,它的生物钟起作用了,晃晃头,伸伸腰,一下子来了精神,该开饭了。

  不失风度,伸缩自如的利爪此刻缩起,凭着4只掌垫,轻悄悄一步步走出草莽,鼻子不住地细嗅沿路的痕迹。这时候老虎是侦察兵,不会放过一点蛛丝马迹。走着走着,忽而两耳一耸,鼻子一扬,真好,今天运气哈哈哈,野猪或是苏门羚活动的新鲜踪迹发现了。一改绅士般的慢条斯理,循迹直前,昏暗中6倍于人的视力正可大显身手。好,猎物已近,轻、轻,像猫捉老鼠一般无声无息,虎身上的斑纹是它最好的伪装,让它神不知鬼不觉地靠近、再靠近;好,进入射程,扑,像足球一个射门,近2米长的尾巴高高扬起,保证身姿的平衡,利爪在跃起的同时迅疾伸出,风乍起,猎物已在爪下挣扎了。

  这是老虎的“食”,“宿”呢?华南虎不会做巢也懒得做巢,走到哪里就在哪里一滚便算是窝了,华南虎就在这速成窝里歇息,一边卧着,不安分的尾巴一边噼噼啪啪左右摔打,把身后的茅草打得纷纷扬扬落下。母虎讲究一些,有了小虎了,就要注意避免风吹雨淋,大多选择山岩的天然凹处做窝,日晒不到,雨淋不着。不过不管是草窝还是山岩凹处,老虎都决不久恋,总是住一二天至多三五天便要迁居,谁叫华南虎注定是个浪迹天涯的角色呢!

  老虎的“行”也很有特点。“虎过岗,猪过盘”,华南虎是个天生的独行侠,总是独来独往。它常喜欢在光秃秃的山脊线上行走,大约是那儿位置高、视野开阔,很对百兽之王的开阔胸襟吧。决不像没出息的野猪,只在山腰间一窝蜂地乱窜。虎走得远,短时间内常常要翻越好几座山头。一只虎的活动范围大约在200平方公里左右,在此范围内,它总是循着相对稳定的行走路线周期性地循环觅食,循环一次大约在2至3个月之间。主宰这一范围的虎便是“座山虎”,有如割据的军阀,在这块地盘上,它决不容许其它的虎侵占,即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倘若因为原住地环境变迁无法生存,或是因为不满现状开拓进取寻觅新天地,华南虎有时会跨县区甚至跨省长途跋涉,此时它就成了“过山虎”,须向沿途一块块领地上的座山虎借道而行。过山虎与座山虎之间借道的手续如何办理,是否有什么仪式,我们不得而知,但借助虎留下的足迹和挂爪,有经验的猎人能很准确地判明二者何为土著居民,何为游牧民族。

  有必要略微解释一下“挂爪”这个名词。狗在行走的时候,每走一小段便要停下来,用爪子搔搔地面,然后撒二三滴尿液,归来时便能帮助辨认,原路返回。相当部分的兽类都有这种本领,这些爪痕,猎人统称之为“挂爪”。

  虎留挂爪除了作为路标,利于辨识路径,帮助提高记忆力外,还有一种领地的意味,有如绿林豪杰啸聚山林,山寨高处总要插上一面大旗一般。挂爪爬得深,末端堆积物比较高,嗅之,虎的尿臊味甚浓的,那是座山虎的杰作。座山虎通过这刻意为之的举动宣告:过往客虎请注意,此山系本虎辖地,速速离开,不得逗留。当然,留下买路钱的意思估计是没有的。过山虎的挂爪呢?爬得比较浅,尿味也比较淡。本来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随意挂挂爪,有那么个“×××到此一游”的意思足矣。

  4 虎踪频频:炒作,还是希望

  醒悟过来的中国,开始对华南虎投以青睐:

  1984年10月,“全国华南虎保护研讨会”在山城重庆召开,通过决议:“呼吁保护华南虎”;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出台,华南虎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994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将华南虎列为优先重点保护项目;

  1995年,《中国华南虎保护纲要》纳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组织工作条例;

  1996年,联合国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发布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公约》将华南虎列为第一号濒危物种,居世界十大濒危物种之首……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寻虎护虎的行列。

  或许是听到人们的呼唤了吧,华南虎似乎为人们的热心感动了。进入新世纪,竟然在华东、华南、华中全面亮相,南方的诸多省份,一时居然虎影频现、虎讯频传:

  ——野生华南虎重现江湖——重庆发现华南虎老巢——闽南华南虎踪迹频现

  ——老虎粪便泄露行踪,广东乐昌山中发现华南虎

  ——车八岭又闻虎啸,24部红外摄像机恭候华南虎现身

  ——华南虎再次伤人,有关部门悬赏30万征老虎影像……

  那些日子,随意打开报纸、电视,进入眼帘的往往是威兮猛兮、美目盼兮的华南虎。一度与国人暌违的虎兄虎妹,似乎终于禁不住人们的热切呼唤,一下子从数不清的地方冒出来了。只是让人遗憾的是,迄今,还没有任何人任何摄影装置拍到过野生华南虎的真容,就连它的半片屁股、一缕斑纹也没拍着。又如何验明华南虎的正身呢?

  尤让人生疑的是,那么多有关野生华南虎的信息,倘若皆真,把所有信息叠加起来,野生华南虎至少在百头以上,而10多年前野生华南虎就已经“不足20头”了,是华南虎分身有术?是人们多情所见皆虎?是炒作?还是希望?

  不能排除炒作的成分。对一昼夜即可跨越10余座大山、奔驰数十乃至百余公里觅食的华南虎来说,夕在甲、夜在乙而晨在丙地应是家常便饭。于是甲有虎乙有虎丙亦有虎,甲虎乙虎丙虎其实同一虎也,却在各地的争执中一虎成三,虎情虚肿了。再则,目击者往往多不识虎,骤遇猛兽早已慌乱无措,何曾真正辨清虎的尊容?误把云豹之类猛兽当虎的恐怕大有人在。至于为着经济、政治、社会各层面的利益而推波助澜大炒虎情的,为数更不在少。地方要知名度,官员要政绩,媒体要轰动效应,居于十大濒危动物之首的华南虎正好符合方方面面的要求,或许这就是新世纪华南虎情沸沸扬扬的原因吧。不过,在沸沸扬扬炒作的背后,我们仍能觉察整个社会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的上扬,而这,正是拯救华南虎的希望所在。

  挤去炒作的水分,让我们欣慰的是,10多年前“不足20头”的野生华南虎,并没有像某些外国专家断言的那样已经灭绝,而是在与命运的苦苦抗争中,艰难地生存下来了,尽管数量是那么微乎其微,但,希望犹存!

  近年,在中国南方,先后建起了7个国家级华南虎保护区,14个地方保护区,总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这个数字仍在继续增加。进入新世纪后发现的华南虎情,基本上是在这些保护区或周边发现的。

  5 动物园:拯救第二通道?

  一只虎蜷缩着,又一只虎蜷缩着。仿佛正在梦境,纹丝不动。虎笼外,孩子们比比划划、指指点点。虎惊醒了,一只虎睡眼惺忪地溜了人们一眼,又懒洋洋地闭上了,老是围着唧唧喳喳,烦不烦哪?另一只虎多少有些过意不去,慢腾腾站起来,摆一摆屁股踱上几步,纯粹尽义务似地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身姿,眼神儿茫然复茫然。

  这就是现存在中国动物园里的华南虎。但就是这样失去虎威的虎,也只剩下了70余头。这还是中国动物园协会近年成功发展了华南虎繁育技术,虎的种群有所上升的结果。而不少专家学者,是把华南虎复苏的希望,寄托在这些圈养老虎身上的。动物园,成了拯救华南虎的又一通道。

  遗憾的是,目前全国20余个动物园圈养的70多头华南虎中,已没有一只来自旷野丛林,它们几乎全数是野生虎的孙儿、曾孙、玄孙。从生到死,它们像而今中国的“小皇帝”一样,过的是“肉来张口”的生活,没有风吹雨打,只有闲庭懒步,它们短浅的目光,百无聊赖地在数百平方米的空间徘徊,一副“别理我,烦死了”的架式。

  有一个“虎假狗威”的故事尤为令人感慨。

  某动物园从部队引进条警犬,负责安全保卫,犬舍就在虎笼附近。犬护卫挺尽责,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吠得震天价响,大壮虎兄虎妹的胆。一日,前来参观的众多孩童正对着老虎大声呵斥,比比划划呲牙咧嘴作打虎英雄状,一个个小武松竟把虎兄虎妹吓得屏息敛声任你老虎屁股随便摸,只盼“狗哥哥,救救我”了。冷不防一串犬吠如雷响起,犬护卫义愤填膺了。看着孩子们花容失色钻向大人裤裆,虎们抖一抖身子威风起来,那昂首呲牙的神态仿佛在说:敢欺侮我吗?小心狗哥哥的牙齿!

  这样的虎哪有半点乃祖的雄风哦!

  血缘太近,这是第二难。自1956年后,再未捕获过野生华南虎,中国动物园现存的70余只圈养虎,全是1956年前从野外捕获的6只华南虎的孙儿孙女曾孙曾孙女玄孙玄孙女,表兄表妹表叔表侄女亲上加亲,种群能不退化?一代代亲亲复亲亲,出现些盲虎聋虎哑虎缺臂虎断腿虎夭折虎又何足为奇?

  性别不成比例,这又是一难。动物间可不宜一夫一妻,雌多雄少方才利于繁殖,对华南虎来说,要想儿孙满笼,一只雄虎起码应娶3房4房姨太太。而现存的圈养华南虎,恰恰是雄多雌少,母老虎奇货可居,这就难免一些雄虎要倍感凄凉了。

  虎夫虎妻牛郎织女,这是第四难。除上海、苏州、重庆等少数几个动物园有较多的虎可以自由组合外,大多数的动物园都只有孤零零的单身汉、独身女。动物园间万里迢迢送虎配对,人力、财力都不堪重负,往往只能任牛郎织女遥遥相望了。

  庆幸的是,随着拯救华南虎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圈养虎面临的几大难开始得到改善。1995年,中国动物园协会发布《中国华南虎保护纲要》,专门成立了华南虎协调委员会,协调全国动物园中圈养华南虎的保护与繁殖。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的虎专家们已基本掌握了繁育华南虎规律,圈养华南虎的数量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30余头增加到70余头,并有望在近年达到120头以上。根据国外权威机构的分析,动物种群发展到120只以上,物种的延续就有可能超过70年。看来,华南虎有望“香火”再续了。

  6 梅花山:华南虎野化之路

  清晨,阳光明媚,海拔千米的梅花山华南虎野化放养区内,2只刚满周岁的小虎从各自过夜的岩石下攀出,昂首拱背甩尾,像在做热身运动。管理员把一只约40斤重的野猪投入放养区,只听一声呼啸,百米外的小虎俯冲下来,追赶野猪进了灌木丛,一阵翻滚打斗之后,小母虎咬着野猪脖子、小公虎咬着野猪屁股而出,片刻,又拖着野猪消失在树林中。好一幅捕猎图啊,管理员竟看得有些热泪盈眶。毕竟,中国的动物园中,何曾有过这样的场景呢!

  1998年秋,中国第一个华南虎野化基地在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建成。标志着中国华南虎拯救工程的正式启动。

  当年国庆前夕,首批从苏州华南虎基地引进的2雄1雌3只华南虎,落户到梅花山华南虎拯救中心野化基地。在这里,国际编号为278、284、285号的3只小虎,开始了它们重返山林的热身训练:体能、捕食能力、野外适应能力、独立生活能力,每一项训练,都牵动着全世界数十亿双眼睛。

  然而,回归野性的途程又是多么遥远。

  278号雌虎是个“弱女子”,运输途中难免的人群围观让她又羞又怕,到达梅花山后,一连两天,她除了喝一点水,对为她配制的营养餐:牛肉、鸡、蛋,竟然原封不动。食欲不佳,病了?工作人员一番紧张的检查发现,一切正常,她只是:受惊了。

  被什么吓着了呢?被一只小小的梅花鹿。

  梅花鹿放进虎笼,原本是让虎练练把式。谁料到虎姑娘刚与鹿儿照面,便有些“妒火中烧”:那么高的个头,高挑的角,一身的美人斑,临风而立,臭美!虎姑娘决定教训教训它。她作势欲扑,不料鹿儿头一低,角一竖,摆出一副“正当防卫”的架式,倒把个虎姑娘弄得“花容失色”,再也不敢造次。一连两天,梅花鹿“时刻准备着”,雌虎寝食难安,这样僵持下去怎么得了?工作人员只好把雄赳赳气鼓鼓的梅花鹿领出虎笼,虎姑娘这才吃了定心丸,当天,便把5斤牛肉、2只鸡、10几个蛋吃了个盘光碟净。

  看来,训练只能从最简单的做起。

  把小母鸡扔进虎笼,200斤重的大个子老虎摆平这小不点该不费吹灰之力吧?然而不,鸡飞,虎跳,鸡逃,虎扑,几番笨拙的腾挪跳跃,小鸡总算落入虎爪了,可毛茸茸的不知如何下嘴呀!虎兄虎妹你瞧我我瞧你好一番“研讨”,总算有了主意:拔毛,茹毛饮血毕竟不合卫生要求啊。它们爪子按着鸡,腾出嘴来一下一下地拔,居然生生地把鸡姑娘弄了个一丝不挂,美美地吃了顿活食。

  但不管怎么说,从只吃配制好的营养餐,进步到能够捕食活物,毕竟是华南虎野化进程中迈出的第一步。因而,拯救中心的负责人不无骄傲地对外宣布:“我们的老虎会吃鸡了!”

  下一步便是把虎赶出虎笼,让它们在更广阔的天地里锻炼。

  到1999年春节前后,3只华南虎先后完成了走出虎笼的重大转变。宽阔的草坡腾挪着它们奔跑捕食活物的身影。不过数月,它们的体能大为增强,它们的捕食技巧也大为提高。

  2000年6月,第二批1雄2雌3只种虎从桂林熊虎山庄引进。已经逐步适应了梅花山生活的苏州虎与新来的桂林虎一起,迁居到海拔1250米的梅花山腹地茶盘洞山场。在野生华南虎生存的环境中,二批虎乐得几乎整日在山林间仰卧起坐、嬉戏打闹,除了夜幕降临,勉强给千呼万唤的养虎人一些面子回笼之外,平日绝对“乐不思笼”。而它们的虎儿虎女,甚至夜不归笼,困了,只在随便哪块岩石下、哪片茅草间一滚,倒头便卧。只有养虎人放入山羊、野猪之类活物,它们才欢跃而出,在笼边亮一亮相。

  梅花山得天独厚的环境,太有利于华南虎的生长了。随着体质的迅速增强,野性的逐渐回复,两批虎先后进入了生儿育女的阶段。2001年7月,桂林虎率先产下了3只小虎,成活2只,此后年年生育;2003年3月,苏州虎生下3只小虎,成活2只;2004年10月,第二代老虎发育成熟,又生下第三代2只小虎。令人兴奋的是,梅花山的老虎已经进入了生育的全盛期,连同种虎已达18只。

  梅花山土生土长的二代、三代小虎,有着它们的父辈、爷辈难以望其项背的野性,略略有了些乃祖的雄风。出生之后,就尽量在半野化的环境中生存,尽量脱离与人的接触。20天左右就会吃肉,一个月左右就能走路,2个半月就断奶,开始捕食小鸡、小兔,不到三个月,就离开虎笼,在放养区的草坡岩凹间生活,半岁开始捕食山羊等较大食草动物,周岁一过便自立门户,把草丛、岩凹当家,全天候呆在野外,风里来,雨里去了。而二代虎的儿女,三代小虎的出生就在岩凹间,管理人员是在它们跟随母亲身边蠢蠢欲动的时候才一睹它们尚且柔弱的身姿的。野性的日趋回复,让梅花山人看到了华南虎复苏的希望。

  7 华南虎忧思:家园何处?

  虎与人共存,万物与人共存,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美好。然而,这毕竟只是一部分有识之士的愿望。严峻的现实却是:蒙昧的人类正在伸出贪婪的手,毫无节制地向自然界索取,破坏、毁灭自然万物。而华南虎,很不幸地首当其冲。

  象有了象牙,麝有了麝香,熊有了熊掌,因而招来杀身之祸,华南虎,更是因了它相当高的经济价值,而为偷猎者觊觎。虎说得上浑身是宝,虎皮毫光灿烂,不必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也是最昂贵的装饰品;虎骨,那是制作虎骨酒的上好原料,驱风湿,壮筋骨,疗虚亏,一根虎骨在手,还能让卖假虎骨酒的年年岁岁受益无穷;虎肉,食之燥热,数九寒天也能免了穿棉着皮,为国家节省了多少布料?虎鞭,那是壮阳的妙品,令须眉男儿重振雄风,功德不小;虎肉和着虎骨同熬,可制成虎膏,民间奉为大补之物。

  虎,正是这样成了偷猎者的“财神”。尽管虎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猎捕要追究刑事责任,但“杀头生意有人做”,财迷心窍、以身试法者大有人在。为了谋取暴利,偷猎者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地弓。这是南方捕虎的主要工具,对华南虎的杀伤力也最大。

  地枪。地枪是一种铳,内装上粗粗的铁条,安装在虎道上,与地弓同样设一机关,虎过,触动机关,扳机随即扣动,铁条就钻进老虎身子,倘打中要害则可一枪毙命。

  夹子。铁夹子是捕捉幼虎的。安装好后,撒些尘土、草叶,伪装起来。虎触动机关,铁夹啪一下紧紧扣住虎爪,动物哪知道解开机关呢?张惶中只顾得猛拽、狂咬,咬得满嘴血印也是枉然。个别狂暴的,直到咬断自己的爪子方能脱身,一路鲜血淋漓而去,那样子着实惨烈。

  陷阱。套索。

  还有现代科学研制出来的杀伤性武器……

  贪婪的盗猎者“与虎谋皮”,更大量的贪婪的美食者则“与虎争食”。数不清的野生动物争先恐后涌进野味餐厅,为中国人的肠胃奉献一身好肉。谁也无法统计,全国究竟有多少家野味餐馆,无法统计中国人的胃口,一年要消化掉多少野生动物。虎,本就食量惊人的华南虎,连最起码的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又哪里谈得上种群复苏?

  更令人忧虑的是,我国公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十分淡薄,不少人对非法捕猎、贩运、经营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视若无睹。虎是“害虫”,打了还要判刑,这是哪家的王法?面对着一支由文盲、科盲、法盲和生态盲汇成的“野生动物破坏大军”,多么需要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平衡意识、动物保护意识。宣传必须到位,执法必须从严!

  作者简介:马卡丹,男,1954年生,已在新华文摘、中国作家、散文选刊、作家文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200余家报刊、出版社发表、出版作品约200万字,著有散文集《回望中原》、《客山客水》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福建省写作学会常务理事、闽西作家协会副主席、闽西日报副总编辑,主任编辑。

  作者:马卡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29,000篇。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