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保护区岩羊成倍增加草场难承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 11:26 新华网 | ||||||||||
新华网银川5月29日电 (记者刘泉龙 曹健) 随着贺兰山生态植被明显恢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羊数量成倍增加,岩羊驯化初见成效。但岩羊增多却带来灌木损害,植被退化、草场难以承载等生态问题。 南北绵延250多公里的贺兰山脉,位居宁夏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交界处,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也是阻挡腾格里沙漠东侵和西伯利亚寒流侵袭的天然生态屏障。曾有一
1988年国家将230万亩土地划为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20多年的封山育林、人工造林,这里的生态植被覆盖率由禁牧前的32.6%增加到76%;野生植物达到690种,野生动物达到179种,马鹿、岩羊、獐子等野生动物数量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岩羊数量由1983年前不足1800只,增加到现在的1.2万只左右,平均每平方公里11.54只,分布密度居世界首位。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羊驯化员樊来祥介绍说,以前贺兰山苏峪口7公里长的山谷里很少见到岩羊,现在每天早晨、傍晚下山觅食喝水的岩羊成群结队,最多的一群达100多只,而原来一个岩羊群最多不过30只。 2001年,宁夏在贺兰山苏峪口中间地段设立投食点,建立饮水点开始驯化岩羊,每天早晚两次在固定地点投放玉米,现在前来投食点吃玉米的岩羊由当初的两只增加到现在的60只左右,平均10只岩羊吃玉米2公斤左右,驯化员与岩羊的距离由最初的50多米缩短到现在的3米左右。樊来祥说,从驯化岩羊的经历看,给岩羊投食玉米粒不仅能增加岩羊营养,还能逐渐减轻草场压力。 “岩羊过快增长并非好事。”樊来祥说,岩羊天敌少、繁殖力强,食量大,不仅践踏破坏草地,还吃灌木枝叶,对草场及灌木植被等破坏很大,使贺兰山稀少的草场出现退化。目前,专家提出的保护岩羊的“淘汰、狩猎、改良、驯化”等措施在贺兰山保护区开始启动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