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籍特藏珍品暨保护成果展亮相国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 20:43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5月26日电(记者周玮 周婷玉)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古籍珍品和保护成果展,26日上午亮相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甲骨、金石拓片、舆图、民族语文文献……200余件来自国家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图书馆的古籍珍品,令观众叹为观止。 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介绍,“文明的守望——中华古籍特藏珍品暨保护成果展”是文化部为阶段性总结“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成果、配合“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的开展
展览通过书籍散亡历史和破损古籍现状与修复后形成的鲜明对照,揭示出保护古籍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全面展示了古今保护书籍的方法以及图书馆保护古籍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展品全部是二级以上珍品,一级品达到60%。不少展品都是久负盛名的国宝,如甲骨“四方风”、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宋拓本《神策军碑》、西凉建初十二年写本《律藏初分》等。国家图书馆的“四大专藏”——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全部参展。展品中有一件绢底设色700×700厘米的《福建舆图》,气势恢弘,300多年来色彩仍鲜艳夺目。 力求做到学术性和普及性相结合,展览对宋元刻本、活字印刷术、版画、彩色套印版画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揭示。在展示敦煌遗书修复工程时,展览全面系统介绍了从唐末五代到当代的敦煌遗书修复的不同技艺,着重展示不同的修复技法和处理原则,生动有趣。同时,还将定时向观众进行修复、传拓、雕版印刷技艺表演,展示古籍保护仪器设备的使用原理。表演的时间为每日上午9:00至10:00,下午2:00至3:00。 本次展览将持续一个月,参观时间是9:00至16:00,采取个人现场免费领票、集体参观提前预约的方式,预约电话88545300。为便于公众参与国宝保护,展览还限量推出捐赠证书纪念票,票款将全部用于善本古籍的修复和保护。同时,“全民参与,共护国宝”活动再次拿出100件残破的敦煌文献进行修复认捐活动,认捐热线88545164。 展览期间,国家图书馆还将推出“文明的守望——中华文化遗产系列”讲座。讲座将邀请奋斗于保护中华文化遗产第一线的著名专家学者到馆,讲述中华文化曾经的辉煌与面临的危机,与到场听众一同呼吁保护文化遗产、拯救人类文明。5月27日,在国图善本阅览室推出“文明的守望——古籍保护馆长谈”,由天津图书馆馆长陆行素、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戴龙基、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和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等主讲。此系列讲座均为免费。(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