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中国科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专题 > 正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新:最需要创新大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 14:15 科学时报

  本报北京5月25日讯(记者董晓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讨论通过《关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的若干意见》报告,对此,科技工作者的声音是什么呢?“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贡献,科技工作者最需要的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大环境。”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授王志新这样告诉《科学时报》记者。

  王志新认为,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科技创新大环境一直不理想,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现行的科技体制、机制不健全,跟不上科技创新的要求。“刚建国时,国家没有条件,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期,国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经济发展上,90年代以后,经济快速发展,但我国的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转变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现在,国家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在努力解决,但起步相对来说比较晚,现行的科技体制和机制尚存在很多问题,这正是科技人员进行科研工作以及我国实现2020年成为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最大障碍。”王志新说。

  “目前,整个国家和社会对科技界抱着过高、过快的期望,这导致许多不好的后果,事实上,科技创新,最忌讳的就是‘创新大跃进’。”王志新表示,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等战略很好,但我们不能期望这个过程是一朝一夕的,因为这里面有一个科研体制要达到创新所要求的模式以及科技显效的过程。

  王志新说,现行的科研体制距离创新所要求的理想模式还有很大的差距,消除这个差距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即使科研体制已经达到了理想模式,还有一个科技显效的问题:科技成果和科研成就转化成看得见的效果并不是在短时间里就能完成的。他举例说,整个科技体制中,教育是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改善我国的教育现状还需要很多年,而在教育环境改善之后,所创造出的科技成果和科研成就转化成一定的效果还要再滞后一些。

  “现在科技界的‘急功近利’、‘浮躁虚假’等现象都跟急于求成的‘创新大跃进’有莫大的关系,这样的状况下,科技管理、评价等整个机制都会出问题的,”王志新接着指出,“创新最需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顶层设计’,先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总体设计,目前,包括研究所、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工作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无序的、相当混乱的局面,跟我们缺乏一个很好的总体设计不无关系。”

  “科研人员谁不想做出些成果呢?谁都想!但除了跟个人的努力有关系外,外部科研大环境是个人创新的最大障碍。”王志新告诉《科学时报》记者。

  王志新说,搞科研工作,除了服从国家的需要外,最主要的是靠科技工作者个人的兴趣,这也是个人进行创新工作的最大原动力,但在目前的外部科研大环境下,只有不到10%的科技工作者是纯粹靠兴趣驱动来搞研究的。他举例说,我国目前的科研经费状况是“经费不足与经费浪费并存”,科研经费分配不合理,科技界“贫富不均”的现象非常严重,有些省份的头号重点大学一年从国家得到的科研经费甚至比不过某些研究院、大学一个课题组中的一个教授从国家得到的科研经费,“这种不公平势必严重阻碍大批优秀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工作”。他说。

  (董晓瑞)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