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王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 09:48 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尹传红

  ●基金委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最早实践之一

  ●作为一个“学术性管理机构”,基金委的职责是“管好用好科学基金”

  ●在强调规范管理的同时,基金委一直致力于鼓励创新、营造创新环境

  伴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而发展,伴随着世界科技进步而进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迎来了她的二十华诞。日前,基金委副主任王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基金委20年来的发展历程及管理特色。

  基金委20年“不容易”有两层含义

  记者:基金委已经20岁了,作为分管行政财务的副主任,您对基金委这20年来的工作总体上怎么评价?

  王杰:这个题很大,我就从基金委的“20岁”说起吧。

  孔子的话许多人都知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他跳过了20岁没有说。其实,古人是很看重20岁的,所谓“二十而冠,始学礼……博学不教,内而不出。”意思概括起来说就是,人到了20岁就成年了,要开始学习礼仪规范,博采众家之长充实自己,注重内在修养,但不追求自我表现。

  如果把基金委比作一个人,那么从她走过的20年来看,可以说先天很好、后天成长得也不错,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大体上算是“成型”了。

  要说这也很不容易。这里不妨简要地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长期以来搞的是计划经济,几乎都是依靠行政指令分配资源。1985年,中央作出了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就成立了。从这个背景看,基金委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最早的实践之一。

  国家赋予基金委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和规划,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自然科学基金制运作方式,运用国家财政投入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发挥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和协调作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说基金委20年来的发展历程“不容易”有两层含义:基金委的第一代领导人和老一辈科学基金工作者应该说是从零做起,在探索“怎么做”的历程中运用他们的智慧和心血,解决了许多难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20年来我们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逐步探索、建立起了一套既符合基础研究规律,又符合中国国情,同时还与国际接轨的科学基金制,这实际上也是基金委20年来所取得的最大的成绩,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另一个不容易的是当年工作条件的艰苦。1986年建委时,完全是白手起家,大家克服了许多困难,直到2000年基金委才有了自己的办公楼。

  真正让专家做学术判断

  记者:据我所知,科学基金和基金委在科学界有着良好的声誉、较大的影响,您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什么?

  王杰: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机制,有一支很好的队伍,有一套很好的管理和服务理念。

  机制当然是第一位的,它是把原则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并使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到具体化、规范化、程序化和可操作化。作为一个“学术性管理机构”,基金委的职责是“管好用好科学基金”。管理不只是理念,它也是实实在在的规范。管理工作本身就要求我们的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不可能允许个人随意地自行其是、自作主张。科学基金制的建立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建立和完善我们的工作制度和规范的过程。

  具体地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遴选和管理工作遵循“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执行“平等竞争、科学民主、激励创新”的运行机制,遵守回避和保密的有关规定,并接受科技界和社会的监督。

  有了好制度,还要有好队伍。在这个方面,基金委可谓是“得天独厚”:我们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来自高校、研究所和科技管理第一线的同志。他们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科研工作背景,许多人本身就是优秀的科学家,因此与科学界有密切的联系,有较强的为科学家服务的意识,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非常好的科学基金工作传统。

  我想强调一点:基金委也是一个服务机构,我们为科学家服务,为基础研究服务。服务主要体现一种态度,即基金委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怎么“办事”,才能履行好国家赋予的职责、不辜负科学共同体的嘱托?

  决策无非是判断和选择,但科学基金管理过程中,除了行政性决策外,大量的是学术性的决策。要“择优资助”,就必须对项目做出学术方面的判断和选择。不同性质的决策,应该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过程。在项目评审、管理中“依靠专家”非常基本也非常重要,科学基金的最大特点,就是依靠科学家群体做学术判断,而不是依靠行政手段。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专家评审组投票后结果随即公开,一锤定音,决策权完全掌握在专家群体手中。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强调依靠的是科学家群体,对专家个人并不搞“终身制”。目前,基金委有63个学科评审组,委里对评审组的构成及专家的条件有明确的要求,而且评审组成员每两年换一届,每人只可连任一届,最多做4年。

  首先要保证程序公正

  记者:我注意到,基金委近几年特别强调规章制度建设,强调规范管理,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是不是仅仅“让专家做学术判断”还不够?

  王杰:“规范”一词词典的解释是“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换句话说,规范是一个标准,符合规范才算达标。当然,达标并不意味着优秀,但不符合规范意味着没有达到标准,就连合格也都算不上。

  规范是管理理念的反映。基金委的管理理念,例如: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公平竞争、择优资助,都要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操作规范才能得以实现。科学基金事业发展到今天,其管理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这就必然牵涉到全委的机构设置、各个岗位的职能划分、不同工作的规范流程以及与其他工作岗位之间的接口,等等。如果没有一套比较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来规范和协调各项工作,整个系统是根本不可能正常运转的。

  标准化、程序化既是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防止发生问题甚至事故的必然要求。程序的改变是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结果的。就拿我们最熟悉的投票来说吧:要从三个项目A、B、C中选一个择优资助,请来三位评委甲、乙、丙。假设评委甲认为A好于B,C最差;乙认为C好于A,B最差;丙认为B好于C,A最差。显然,直接投票,不管是选出一个项目,还是淘汰哪个项目,结果都是等票。怎么办?

  可以考虑两两比,即“分阶段投票”。例如,先看A和B之间更倾向于哪一个。投票结果是A胜出而B被刷掉,因为甲和乙都认为A比B好。第二轮再看A和C哪个好。结果乙和丙都认为C比A好,结果C胜出而A被刷掉。最终的评审结果是C得到资助;基金委和评审专家都胜利完成了任务,皆大欢喜。

  但是,如果第一阶段不是先比A和B,而是先比B和C,则因为甲和丙都觉得B好于C,所以第一轮B胜出。再看B和A:由于甲和乙都认为A好于B,故最终A胜出,得到资助。结果与上面完全不同!请注意这样一种情况:如果先在A和C之间投票,那么最终的结果将是B胜出。

  上面列举的只是一个十分简单的例子,但从中却可以看出:程序和规则是多么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基金委评审项目首先要保证程序公正,绝对要严格照章办事。

  创新的过程需要规范

  记者:规范是制度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没错,但这会不会在某种程度上束缚或限制创新呢?基金委如何认识和处理规范与创新的关系?

  王杰:规范和创新并不矛盾和抵触。事实上,基金委在强调规范管理的同时,一直致力于鼓励创新、营造创新环境、建设创新文化等。我们认为,在管理工作中,认清并处理好规范与创新两者的关系非常重要。

  其实,规范之中是蕴含着创新的。规范是通过一定的程序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的操作规程。其中当然包括了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成功的、可行的创新。因此,规范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创新的总结,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同时减少随意性,并以一定的强制性方式予以推广。可见,规范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地将创新成果加以肯定并在一定范围内推行。

  这里要区别创新思路和具体操作两个不同的层次。规范主要在操作层面起作用,明确应该怎么做,同时也指明不应该怎么做。但是,规范的背后体现了管理的思想和理念等,也就包含了创新思想并使之具体化。因此,学习执行规章制度,必须理解其中反映的管理理念。不仅要知道怎么做,还应该明白为什么要规定必须这么做而不能那么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规章制度执行好。

  就科学基金工作来说,我们的声誉来源于科学基金的公正性,而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恰恰是“公平、公正、公开”的最好保证。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公开的、严格、规范的程序,操作中随意性很大,我们的评审结果肯定得不到科学界的认可。凭借个人的科学素养和道德水准,虽然有可能高效地评出一些很好的、有创新性的项目,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有相当一些不具

竞争力的项目被选中,甚至出现权力寻租现象。这样的事情多了,就连评出来真正好的项目也会背上黑锅。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规范操作的重要性。随意性往往会给滥用权力以机会,而规范正是对我们每个人权力的制约!

  确保科学道德上的一块净土

  记者:基金委在项目经费的使用和安排上有没有超越常规的“灵活度”?在工作中如何对待实际工作中的新思想、新认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怎样防范项目申报和成果鉴定中的弄虚作假?

  王杰:在坚持依靠专家、择优支持的原则方面,科学基金没有例外。在这个前提下,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具体操作方式会有所不同。例如:对于一些与国家战略需求相关的重要课题,管理科学部专设有一类“应急项目”;对SARS、

禽流感等突发、重大事件,基金委及时安排专项经费,组织相关基础研究。与每年3月份集中受理的绝大多数项目相比,这类项目也可以算是有一点“灵活度”。但是,这些项目都有明确的操作程序,所有的申请也都是要通过同行评议、经过平等竞争,择优资助的。

  工作中产生的新思想、新认识,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否定现存的某些东西。任何规章制度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因而必然带有历史的烙印。这里既有当时的外部环境、条件等,也有我们主观的思想认识水平。因此,在规范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新情况,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想、新认识。有些规定原来是合适的,但是后来情况、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有了新的、更加符合实际的认识。

  对于新的思考、新的认识,首先需要交流、研讨,取得共识。如果涉及到具体的、在操作层面的改进,应当在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经过一定的批准程序,首先开展试点。只有在讨论得比较清楚了,或者总结了试点的实践经验,大家认为是成熟可行的,才能够按照程序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在这之前,仍须严格照章办事———按照现行的规章制度办事。

  基金委一向重视科学道德建设,反对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对于项目负责人和项目依托单位,基金委会就项目执行与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审计。1998年基金委专门成立了监督委员会,受理有关投诉举报,2005年3月16日颁布了《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

  对违背科学道德、违反基金项目管理规定和管理办法的项目负责人及项目依托单位,基金委视情节轻重会分别采取缓拨项目资助经费、书面警告、通报批评、停止拨款、追回已拨经费、撤销资助项目、停止申请资格等处理措施。此外,纪检监督部门还受理有关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投诉和举报。这些措施的实行,都是为了确保科学基金的公正性和基金委工作更加规范、有序、高效地运行。

  现在,科学界为什么对拿到科学基金项目比较看重,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通过了严格的评审程序,得到了同行的认可,而不是靠“公关”得来的。有的科学家称自然科学基金是科学界的“一块净土”,对此我们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这既是对我们的鼓励,更是对我们今后工作的巨大鞭策。“十一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基金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地迎接新的挑战和考验,为发展我国的基础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多做贡献。

  -基金百问

  目前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结构是怎样的?

  目前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研究项目”和“人才培养体系”两大资助板块(简称“项目板块”和“人才板块”)。“项目板块”主要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专项基金项目和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等。“人才板块”主要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香港澳门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际合作的两个基地等。自然科学基金会根据需要可以对项目类型进行调整。

  自然科学基金目前设有哪些专项基金项目?

  目前主要有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科普专项、研究成果专著出版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委主任基金、科学部主任基金、青少年科技活动专款、数学天元基金、复杂性科学研究专款等。自然科学基金会根据国家科技的发展和需要设置和调整专项项目。这些专项项目的申请与管理都有特殊规定和要求,具体参见相应的管理办法、指南和通知等。

  自然科学基金会目前设有哪些联合基金与联合资助项目?

  目前有“NSAF”联合基金、钢铁研究联合基金、黄河研究联合基金、节能环保联合基金、航空科技联合基金、民航联合研究基金、GM-中国科学研究基金;与微软中国研究院、朗讯贝尔实验室中国基础科学研究院等联合资助项目。联合基金或联合资助项目的申请与管理往往有特殊的要求,参见相应的管理办法、协议、指南、通知等。

  自然科学基金会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主要有哪些类型?

  目前有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在华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海外

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讲学(含“两个基地”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交流专项、自然科学基金会-香港联合资助局(RGC)联合科研基金、中德科学基金研究交流中心项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