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达-芬奇成功之路或许因为没上大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15:19 北京日报 | ||||||||||
研讨发明家达·芬奇时,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张开逊教授也做了《感悟达·芬奇》的演讲,他向保罗馆长提问:意大利开创了最早的大学博罗利亚大学,可是达·芬奇没有上过学,而他对科技的贡献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教授,对此该怎样理解?中央芭蕾舞团著名指挥卞祖善谈的是《达·芬奇的启示》,他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才辈出,与西欧中世纪的七艺教育(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分不开;我国西周、春秋时期的教育内容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中外教育后来都学科分化了,人类失去了培育达·芬
保罗馆长说:很难想象大学能走出达·芬奇这样博才多学的天才。现在各个大学都强调“专业”概念,达·芬奇则是知识总和,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他像父亲希望的那样,拥有大学头衔,当个公证师,人类社会就会失去一个天才。今天的大学更应该打破学科界限,比如学科技的学生应尝试学习一些文学艺术知识。 达·芬奇1497年创办了自己名字命名的学院,保罗说:起因是雇佣他的贵族希望他能制造更先进的武器,让更多的学生来帮助他完成。大家从展览中看到,达·芬奇发明的飞行器,坦克等模型,还有绘制的浮桥、云梯等手稿,而达·芬奇厌恶战争,他的志向是希望研究造福人类的新机械,科学是为了认知服务。他就是这样办学,他去世后学院也解散了,但他向我们传递了信息:首先是和平与合作的信息,希望人们共享知识,并对知识进行整合,共同推动知识的进步。 本报记者纪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