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鸟儿的性格可能影响进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 16:35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4月15日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过生物不必总是坐等造化筛选,自身性格也可能成为重要的进化动力。美国科学家最近在一种鸟类身上发现了这种“性格影响命运”的现象。 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14日报道,著名生物学家恩斯特·迈尔曾提出,动物的行为决定着动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因而可能影响进化。美国杜克大学的进化生态学家勒
达克沃思在一系列实地试验中发现,性格差异使不同的西蓝鸲选择不同的栖息地。更具攻击性的西蓝鸲喜欢开阔的草原,因为草原上适宜筑巢的地点更多;相对平和的西蓝鸲由于竞争不过富有攻击性的同类,只得退居可筑巢地点较少的森林。 不同的居住地导致不同的生活方式,住在草原上的西蓝鸲必须在开阔的空间里飞行或蹦跳着觅食,而住在森林里的那些只需要待在树上寻找昆虫和植物果实。达克沃思观察到,在开阔草原上,如果西蓝鸲的尾巴和腿比较长,能更有效地觅食,就能有更多后代存活到独立生活的时候;而在森林里,长尾巴和长腿没有什么优势。 达克沃思最近在《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通报》上报告了这一发现。理论上,如果上述情形持续下去,自然选择的压力会使草原西蓝鸲拥有越来越长的尾巴和腿,而对森林西蓝鸲的尾巴和腿的长度不产生影响,最终使两者分化成两个不同物种。也就是说,在西蓝鸲中,不同的性格导致了不同的栖息地和生活方式,从而带来不同的进化方向。 不过从目前的现实来看,西蓝鸲不太可能分化成两个物种。由于森林和草原栖息地都受到破坏,生活在不同区域的西蓝鸲很难保持生殖隔离。一旦它们相互“通婚”,物种分化的过程就被停止或逆转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