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中国青年报:揭开学术制造的商业秘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 08:00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甘冰

  最近,有人向以学术“打假”闻名的方舟子写信反映情况,广西出版的《大众科技》是一份专门为职称、学位服务的刊物,涉嫌学术腐败。

  信中称:“该刊在投稿说明上说得很清楚,来稿3天内答复用与不用。我的天!那么快
,这些审稿的编辑个个是神仙下凡呀,都有三头六臂?而且该刊发文包括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以及一些不知是属于什么学科的文章。这在它的‘投稿须知’里说得很清楚:来稿题材、内容可涉及科学、技术、工程、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经济、财会、法制等各个方面。真是集天下文章之大成啊。

  《大众科技》主要盯住那些想要评职称的人,要学位的人。收费是肯定的,因为它的‘论文发表程序’明确列有:收到《用稿通知书》的作者须按照《用稿通知书》上的要求办理汇款及其他相关手续。

  “奇了怪了……像这样的大杂烩刊物,竟然也有很多人趋之若鹜,每期竟然有200页之厚,而且今年已‘进步’为半月刊了。……若不是为了评那些劳什子的职称,或者研究生为了捞学位,我想不出有什么必要办这么一本刊物。”

  记者循此进行了明察暗访。

  三本杂志每月可发论文超过400篇

  据《大众科技》版权页及其网站上的简介,该杂志1999年创刊,是由广西科学技术厅主管、中国科技开发院广西分院主办的省级科技学术刊物,全国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为: ISSN1008 -1151,国内统一刊号为:CN45 -1235/N,今年1月由月刊变为半月刊。

  这家杂志社设在南宁市青秀区繁华路段的一栋不起眼的小楼里。

  编辑部主任姓刘,正坐在电脑前抱怨,最近来电咨询的人太多,接电话接得手都软了。电话铃不断响起,记者根据电话交谈判断,有些是网站打来寻求合作的,也有想发稿的作者,咨询内容大多是论文用不用、什么时候发表、收多少钱等等。这边放下电话,那边电脑里又不断传出对方QQ上线和信息传来的提示音。

  一摞厚厚的信封摆在茶几上,里面装着用稿通知书,一个女职员低头忙着贴邮票。女职员开玩笑说,刘主任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啊,不仅要负责接电话,答复QQ,还要处理大量的投稿,还得编稿……

  刘主任30多岁的样子,态度亲切,讲话斯文。他从门边一摞摞书堆中,抽出最新的《大众科技》、《沿海企业与科技》和《市场论坛》三本杂志递过来,一边说,这些书全都是由这里编辑出版的。

  《大众科技》杂志网站显示,这三家杂志属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除《大众科技》外,《沿海企业与科技》和《市场论坛》均为月刊。《沿海企业与科技》是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广西社会科学院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发科技、经济、财务、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论文,创办于1996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7-7723,国内统一刊号为:CN45-1227/N。《市场论坛》是由广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广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及广西宏观经济学会联合主办的省级经济类学术期刊,创办于1979年,国内统一刊号为: CN45-1328 /F,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2 -8777,曾用名《计划与市场探索》,2004年4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正式更名为《市场论坛》。

  三本杂志均为学术刊物,大16开本,每本都超过200页。记者粗算了一下,三本刊物所收论文共300多篇。如果将《大众科技》半月刊的情况考虑在内,意味着该编辑部一个月要出相当于四本杂志的内容,所发论文超过400篇。

  “在这上面发论文有什么条件吗?”记者问。

  “只要符合杂志的题材范围,论文格式规范,一般就可以了。”刘主任回答,“作者通过电子信箱投稿,通常3天就可以答复用或不用。若采用,每千字需交150元。”

  “如果论文质量不高,交钱可以发表吗?”记者追问。

  他思考片刻,回答:“那要看是什么情况了,如果超出题材范围,恐怕不可以,如果只是语句或格式上的问题,编辑会根据情况修改。老实讲,我们这里稿源很丰富,并不缺稿。”

  最近是投稿高峰期,每天收到的论文少则几十篇,多则上百篇。刘主任说,经过他的筛选后,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论文会被刊发。

  记者以今年第三期《大众科技》为例统计,130多个作者里,硕士研究生、在职硕士研究生占21.5%,中学和高校教师占29.5%,在职科研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占49%。

  “很多东西属于商业秘密”

  三家杂志的稿件基本都在《大众科技》编辑室处理。一位年轻的编辑刚刚接到主任分配的50多篇论文,有些抓狂。坐在对面的一位女编辑不以为然:“我还一次收到过100多篇呢。”她也很年轻,大学毕业三年,来杂志社工作不过一年。

  这里所有编辑加起来不足10人,学历从专科到研究生不等,加上一个硕士毕业的年轻人去读博士刚刚离开,编辑力量显得有些单薄。编辑们的工作量相当大,以《大众科技》为例,刚刚出第五期,已经编到了第八期。

  编辑会议将近两个月没开过了。这天开会,杂志社其他领导没有露面,副社长王书柏坐在编辑室中央。他承认,一个月出四本杂志,人手比较紧,有些吃力,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也在所难免,准备再增加两个人。

  王书柏是《大众科技》的副社长、副主编,同时身兼《沿海企业与科技》的执行主编和《市场论坛》的执行总编。

  一位雷姓老编辑是被请来主管稿件质量的。然而在编辑会议上,他事先总结的一大页问题还没讲完,一半的编辑就已经回到电脑前,埋头赶工了。

  提起王书柏,雷编辑充满敬佩。他私下对记者评价:“王总是一个难得的奇才。”他同时告诫记者,在这里不该问的别问,因为“很多东西属于商业秘密”。

  记者了解到,杂志社的收入主要来自发行、广告和版面费。由于发行量和广告量并不大,因此版面费占了收入的绝大部分。以厚达200页的《大众科技》估算,每千字150元,每页约2000字,每月两期杂志,版面费收入超过10万元。这个数字并未得到杂志社的证实。

  当然也有另外的操作方式。记者致电一位在《大众科技》发表论文的作者,询问相关情况。他的回答出人意料:“杂志社没有收我们的版面费,甚至论文都不是我们写的。杂志社的一个记者跑来,拿了我们单位的总结材料,就有了这篇文章。真的,真的,我可没有半句假话。”这位作者来自一所职业学校,署名为第二作者,第一作者是该校的校长。记者在这期杂志的封底看到,整版刊登着该校的形象广告。

  在调查中,不止一个知情人向记者透露,这三份杂志具有承包性质,王书柏等人每年向主办方交纳一定的管理费。但当记者就这个问题向《大众科技》主办方——中国科技开发院广西分院副院长郭崇华求证时,他顿了一下,随即明确否定。他表示:“《大众科技》是一份合法的杂志,杂志社的王书柏等人均是由开发院聘任的,其他的无可奉告。”

  记者追问他,对论文发表的产业化倾向有些什么看法,他反问:“现在很多期刊不都是这样搞的吗?”随后便拒绝了记者的进一步采访。

  定位为学术刊物颇受欢迎

  王书柏说,他本人2003年受聘于《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社,现在的《大众科技》执行主编黎宁磊2004年到任后,将他请到《大众科技》,负责具体工作。

  《大众科技》1999年创刊以来,最早是一本科普杂志,后来又涉足手机通讯领域,由于定位不明,连年亏损。基于在《沿海企业与科技》的经验,王书柏将《大众科技》定位为学术期刊,并将其与《沿海企业与科技》整合在一起。重新定位后,《大众科技》实现了扭亏为盈。谈到做法,王书柏直言:“主要是靠收些版面费、做些广告什么的。”

  至于受到外界的怀疑,“可能是因为黎宁磊当初与开发院签了一份内部责任状,承诺每年实现多少利润。”王书柏解释说。

  采访中,王书柏将《大众科技》、《沿海企业与科技》与《市场论坛》分开来谈,因为《市场论坛》是其个人与主办方“合作经营”的,他主要负责初稿的编辑、专题策划等。王书柏称,由于合作今年才开始,效益如何还不明朗。不过,当初主办方选择与他合作,就是因为觉得他做《沿海企业与科技》和《大众科技》,“做得还可以”。

  王书柏毫不讳言,将三份杂志通通定位为学术刊物,结果“颇受读者的欢迎”,满足了一些人评职称、研究生发表论文的需求。在他看来,杂志就是应该走市场经济的路子。他很自信地说,自己这几本杂志,不论编辑质量还是装帧,都属于中上水平,甚至比一些核心期刊做得还要好。

  学术论文的“产业链”

  郭崇华的反问在很多地方都能得到印证。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何小阳蹲在地上,在废纸篓里边翻边说:“现在的学术期刊良莠不齐。我有个研究生,投稿两个小时,刊物就打电话来说采用了。”他想给记者找出前段时间一些学术刊物寄给他请求合作的信函。

  “曾经有个杂志社来信,说只要交6000元就可以成为编委什么的,杂志社承诺,以后你自己的论文或者你推荐的研究生论文,可以优先考虑。”何小阳说,自己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这还是北京一份小有名气的学术刊物。

  广西某大学商学院的一个研究生,在要求发表论文的“关键时刻”收到了一家学术期刊的用稿通知函。面对600多元的版面费,她拿起电话,摆出一副菜市场讨价还价的架式:“编辑老师,能不能再便宜点,我们学生没那么多钱……”最后,双方各让一步,价钱“杀”到300元成交。

  她的室友提到这一幕,脸上流露出复杂的表情:“这哪里是在发论文,分明在谈生意嘛。可是,我们却仿佛看到了毕业文凭在她头顶飞啊飞啊……”

  “硕士生必须发表论文这项要求,变得越来越滑稽了。混日子的学生倒是常见,却很少听说有哪个因为没发表论文而毕不了业的。大不了可以用钱解决问题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和记者聊起这个话题,显得哭笑不得。何小阳也不无担忧地说:“现在的研究生都不怎么拿发表论文当回事了,可能是因为这类学术刊物开始多了起来。”

  硕士生、博士生要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才能拿到学位,科研人员乃至行政管理人员为提职称也要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所以,不少学术期刊的“生意经”越念越红火,门道也越来越多。记者调查发现,有的通过在校老师或学生充当代理挖掘“客源”,有的与论文网站合作寻找“生意”,还有的在其他刊物上看到作者的姓名和地址后,直接发去信函,明言以版面费换论文发表。

  目前,主办学术期刊已成为一些单位的创收点,版面费从一二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而且还是一个紧俏的卖方市场。学术期刊变得越来越厚,论文却越来越短。

  记者在google上用关键词“代理发表论文”搜索了一下,竟有超过80万项查询结果,相关网站上百个。这些网站经营修改论文、定制论文、发表论文等业务。有的承诺“百分之百发表且可代理发表到大学学报、省级核心刊物上,所有推荐的期刊均于国内外公开发行,推荐论文若不能如期发表,一律全额退款”。有的称“受多家期刊委托,全程代理论文发表,一个工作日即可回复”。还有的宣称拥有三四十名硕士博士写作高手,明码标价“提供写作发表一条龙服务”。

  研究者称,经营学术论文生意已经改变了最初遮遮掩掩的“小家子气”,俨然以“新兴产业”的势头逐渐发展壮大,“前有买方——论文发表的需求者,中有代理——联系论文发表的掮客,后有卖方——一些披着合法外衣狂赚版面费的期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和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大众科技》杂志网站上收录了一篇题为《晏才宏与“惟论文论”,谁不合时宜?》的文章。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普通教师,教学水平和师德风范广受赞扬,由于没有论文,去世时还仅是个讲师。

  “有多少学术论文货真价实?”这句话出自这篇文章,赫然出现在《大众科技》的网页上。

  (记者截稿时发现,《大众科技》杂志网站上的信息已有所改动:审稿时间由3天改成了30天,副社长兼副主编由王书柏变成了黄波,稿件题材范围有所改动,“收到《用稿通知书》的作者须按照《用稿通知书》上的要求办理汇款及其他相关手续”的字样被删除,《大众科技》、《沿海企业与科技》、《市场论坛》三家杂志为“战略合作伙伴”的声明也没有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9,000篇。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