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2005年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回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 18:31 光明网-光明日报

  科学技术哲学在我国过去的研究传统中,比较注重研究物理学、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而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研究一度低落,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科技管理、科技政策、科技创新等应用性分支蓬勃发展起来。如何将这一具有鲜明传统特色和广泛社会影响的研究模式,重塑为既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又

  符合学术规范和富有创造力的学科,学者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2005年,许多研究
者都在回顾历史,总结经验,积极寻求新的理论生长点,以适应新时代迅猛发展的科技进步和学科发展的要求。

  科学哲学

  (1)科学哲学各论研究凸显出新的走向和前景。随着自然科学研究中科学方法论的理论依赖度、理论建构中的模型化程度和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技术可控性的不断提高,自然科学前沿发展中的哲学问题越来越受到具有哲学思维的科学家和具有科学素养的哲学家的关注。就科学哲学的思想核心而言,它不再主张或者寻求正统的元方法,而是涉及许多交叉学科并接纳各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概念澄清和对辩护的评价在哲学中的传统地位将持续下去,但是它们更紧密地参与具体学科或子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科学哲学研究更多关注或主动参与诸如生物学、认知科学、社会科学、文化学等其他研究科学的学科;运用跨学科的多种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来理解科学共同的任务。这样,科学哲学改变了自己原有的描述方式而呈现出开放性。当代生命科学所孕育的哲学主题,已经不仅限于方法论、本体论这样一些传统的问题,而是涉及主体的地位、人可否被人工制造、人可否与其他物种混合(嵌合)、种群间的界限可否打破等这样一些涉及人类本质和尊严的问题。(2)科学模型、科学说明和科学实在论等传统问题的讨论也反映了最新进展。由于逻辑学、方法论、科学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联系非常密切,很多学科相互交叉、彼此交融。例如计算机科学与逻辑学的关联日趋紧密,逻辑学部分甚至设立了“逻辑与计算”单元。学者们关注较多的理论专题还有:科学哲学的实践走向;科学实在论的困惑与出路;认知科学中的表征、涉身性与突现问题;事实与建构问题;整体论的模型观;科学大战与后殖民科学研究;语境论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量子引力理论中的时空哲学问题;量子信息的本质等等。

  (3)自然主义和现代经验主义研究。20世纪以来,科学哲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抛弃了先验地研究客观实在的传统哲学观,而为各种形式的自然主义式的哲学观所取代。它以自然化的哲学和哲学化的自然主义方式,形成了本体论的自然主义、认识论的自然主义和方法论的自然主义三种理论形态,在语言哲学、实用主义和解释学等领域内稳固地建立起来。系统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整体认识科学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思想史

  (1)国际物理年系列活动。2005年是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等重要论文一百周年,一百年来,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与进步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学者们纷纷撰文揭示物理学在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向公众展示物理学的魅力,介绍著名物理学家的学术思想历程,许多部门也通过各种渠道为在全球范围内争取公众对物理学的理解与支持、坚定公众对物理学的信念、推动物理教育、培养造就一批年轻的优秀物理学人才从而使物理学在21世纪得到新的发展而努力。

  (2)诺贝尔科学奖专题讨论。诺贝尔科学奖被认为是最具权威、最有影响的国际科学大奖,它记录了100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为我们研究20世纪科学技术史,探讨科学思想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主要线索和资料。学术界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诺贝尔奖的论文和笔谈。有学者认为,诺贝尔奖不仅主导了20世纪科技创新的整体格局,还脉络清晰地展示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有的则评价了诺贝尔奖的评奖制度;也有人指出了学术交流对获奖者的作用;还有人分析了诺贝尔科学奖的外部条件并对诺奖得主的精神特质进行了反思。

  STS(科学技术与社会)

  (1)科技伦理问题仍是STS研究的热点。21世纪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挑战着人们的传统伦理价值观念。它带来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能不在学者的关注之下。因而STS的研究在这一领域趋向深入,这也是国际上的一种趋势,不过学者们不再更多地从宏观的视角,而是转向微观的视角去剖析问题,这种转向具有巨大的现实性和指导性,因而问题的研究也具有更大的范围和可操作性,同时也为STS的基础理论的构建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随着21世纪科技发展速度的加快,这些新技术的多层面特性逐渐被人们揭示,学者们的认识已有质的变化,在认识到它们对人类社会心理的深层影响和对文化观念巨大冲击的基础上,试图为人类自身的出路寻找一种人文关怀。

  (2)关于科技的社会问题的关注越来越突出。对于科技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学者们的研究也趋向于多元和深入,而不是简单的好、坏之分,为人们正确认识科技与社会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有理由相信这是今后的一个理论热点。观察视角的变化也反映在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看待科技与社会现象上,这也是过去我国STS研究最为薄弱的领域之一。

  (3)STS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我国把开发大西北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实施,为STS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大发展的良好契机。如何把STS理论应用到这个广大的领域,也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国的STS研究与西部大发展的有机结合就成了一个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如何协调和寻找适宜的文化系统、技术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支持,成为STS研究的一个有发展前途的领域。另外,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产业政策、高科技政策以及关于如何利用高科技发展我国的产业问题,也构成STS研究与我国实际结合的重要领域。

  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

  技术哲学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分支学科之一,2005年更是出现了大量文献,一些重要的专题如技术的本质,技术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技术与伦理价值等得到较为深入的讨论,并有一些学术专著和译著出版。但总的来看,技术哲学尚属新近兴起的学科,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如此。

  (1)技术与社会文化。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与科学相比,与社会诸因素有更为密切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关系。一个基本的看法是,技术与社会、文化(或技术与社会和人)之间客观上是一种互动的关系,需要一种关于它们之间双向作用的更为具体的理论。但也有人认为,决定论仍然是一个有用的假设,因而倾向于赞成一种“温和的决定论”。亦有学者尝试一种更为精致的解释,他们认为技术变迁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单向发展过程,更不是单纯经济规律或技术内在“逻辑”决定的开发过程,它包含诸多异质因素,只有依据大量的技术争论才能得到最佳解释。有学者从社会建构论出发,批评技术哲学仅仅停留在抽象的层面讨论有关“技术”、“社会”、“人”的关系,却很少谈到具体的技术及其影响,更少谈到技术发生作用所处的特定社会情境;技术哲学的理论常常预先假定某些经验陈述,但事实上它们并不依据经验证据。

  (2)关于技术的现实应用研究一直是国内技术哲学界关注的重点。一些研究者认为,技术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存在的价值,当然取决于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取决于它的内容是否有助于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这方面讨论最多的当属技术创新问题。从创新概念、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技术创新中的组织和管理、技术创新中的行动环境和信息过程,到知识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等,都有较为全面的研究。还有学者提出了技术哲学界对技术创新的研究如何凸显自己的学科特色和独特贡献等问题。

  (3)工程哲学研究领域的开拓。在现代社会,工程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长期以来,我们对工程的技术和经济问题比较重视,而对工程的广泛的社会维度问题容易忽视或研究不够,在思想上和理论上,常常不能准确、清晰地认识、界定和处理科学活动、技术活动、工程活动在活动主体、活动性质和制度安排上的区别与联系,忽略了对工程活动本身的本质特征的认识。2005年香山科学会议上与会专家集中对该领域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迫切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多领域、跨学科的研究和探讨。会议突出地强调了以下重要观点:工程是直接生产力;工程人才是人才强国战略的突出重点;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突出矛盾和尖锐问题,必须树立新的工程观和工程理念,促进工程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此外,《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第1卷出版,该年刊试图逐步把“工程研究”建设成一个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使之成为一个和STS相“平行”的新的研究领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