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地学科研愁的是“没人花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 13:36 科技日报

  “出多进少”导致我国传统地质学人才严重断层

  记者 赵凤华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办的“地学人才培养座谈会”上获悉,我国目前出现传统地质学人才严重断层现象。

  调查数据显示,地学人才断层最为严重的专业是:资源勘察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质学、勘察技术与工程和测绘工程。5年内,这五个专业岗位需求3万大学生。

  座谈会上,内蒙古地勘局副局长陈峰讲述的一件事引起大家的共鸣。内蒙古地区矿产丰富,在人类已发现的135种元素中,探明92种在内蒙古地区。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为了加快找矿步伐(包括找铁、金、铅、锌、煤等矿),投入6个亿的项目费。而地勘局总共在职人员7900人,从事地质学专业的1100人,纯搞地质的仅300多人。局里把所有离退休地质科技人员基本上都反聘回来,即使这样人还是不够用。不得已,2005年地勘局只干了2个多亿的地学项目。

  “2006年自治区又投了10个亿项目费,眼瞧着一个个大项目,缺人啊!”陈峰不无感慨,“我们局科技人员最年轻的也近40岁了,1995年后再没招到本科毕业生,每年地质学专业缺200人,地大(北京)的毕业生全部去,我都能接受。”

  河南省地勘局人事劳动处处长董富强颇有同感:“局里一开会,嚷嚷最多的是活多没人干,我们每年只能到专科、技校招聘。到大学去招聘,一是很难招到,即便招到了,也留不住,一两年后就走了。”河南省地勘局的待遇还可以,工资总额在郑州市排第三位,2000年后,技术人员年收入达到五六万,还是没有本科生愿意去。他希望,高校在招生时,地质专业更多的要“考虑农村孩子”。

  要把“待遇提高到能有人愿去做地质工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吴淦国呼吁。他分析说,地质行业是个艰苦行业,常出野外,待遇又不高,再加上子女上学困难等,地质队伍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了负增长,人才缺失,造成了钻探工作量下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地质”为名的大学向多学科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吸引生源,纷纷改名,8所地质院校,至今还力挺“地质”名称的只有中国地质大学一所了。

  记者了解到,地大(北京)在今年的招生计划中,加大了地学人才的培养力度,新增加了招收地学专业定向生。定向生招生考虑在各省市二本线上录取,计划招收100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